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无味’的生活,就是幸福”

——来自“母亲水窖”项目受助母亲们的故事

2021年05月11日 09:09  |  作者:舒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母亲水窖”项目,迄今已走过20年,并被写进《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20年来,“母亲水窖”项目由早期的建设集雨水窖的单一模式,逐步发展为支持饮水、农业、健康为一体的多样化模式。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母亲水窖”项目也为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幸福感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山村中,有一群母亲,她们曾经的渴望,就是生活中能“平淡无味”——喝上没有泥腥味儿的水、用上没有味儿的厕所……

在“母亲水窖”项目的帮助下,如今她们生活的小山村用上了清冽干净的水,进行了户厕改造和垃圾回收处理,治理了淤积的河道,建起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处处都是一片美丽兴旺的乡村盛景。

“手捧着水,就像是捧住了希望”

55岁的陈清云家住六里坪镇油坊坪村,她每天最爱侍弄门前的菜地。

在陈清云的精心浇灌下,翠绿的青菜点缀出院子里的勃勃生机,也为她的生活添出一片亮丽的色彩。

这抹珍贵的绿,来之不易。

油坊坪村多年来一直为水发愁,陈清云家从前和其他人家联合打过一口两米多深的水井,但天儿稍微干一点就没水了。2014年又打了新井,但水依旧有时候说没就没,而且水里经常有一股“泥腥味儿”。爱喝茶的陈清云,被这“味儿”困扰了许多年。

和陈清云同村的方正兰家住在村里的高处,更缺水。

和陈清云一样,方正兰家从前也是联合几家打了一口浅井,但出来的水经常是浑浊的颜色。方正兰家开了间榨油坊,工人多,每天做饭、清洗等用水也多。

“原来井的出水根本跟不上用水的速度,大前年我还要经常去沟里挑水,回来还得等水澄清一两个小时,过去吃个水好难哟……”说起从前,方正兰感慨万千。

因为缺水,方正兰在榨油坊干一天活儿下来,一身的油味儿,只能将就着洗一下,日子过得“哪哪都是味儿”。

2019年2月,百事公司捐赠的“母亲水窖-绿色乡村”项目在油坊坪村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10户645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让村里人喝上了干净卫生的山泉水。

陈清云和方正兰的生活,终于没有了“味儿”。“手捧着干净的水,就像是捧住了希望,这‘无味’的生活,就是幸福……”陈清云说。

现在,方正兰天天洗澡,身上清清爽爽的,再也不是油腻的榨油人。

现在,陈清云最爱招呼客人喝茶,清冽的山泉水,让茶也格外清香。

臭味儿没了 美景来了

如今的浪河镇小店子村,干净宽敞的马路,展示着一个乡村的美好与恬静。

吴荷香的火锅店就在马路边,生意红火。

53岁的吴荷香很早就想开个火锅店,但因为环境不好、上下水不便,一直未能如愿。

“原来开火锅店想办营业执照,厨房、卫生间都不达标,不给办。”吴荷香说。

2019年,“母亲水窖-绿色乡村”项目落地小店子村,吴荷香终于如愿以偿,开起了火锅店。

“母亲水窖-绿色乡村”项目在小店子改造供水管网,新建及改扩建户厕75户,投入三格式无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配置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设施80个。通过改水、改厕和垃圾回收处理等措施,改善了2230人的生活环境。

随后小店子村又对辖区河道进行了清淤并安装景观护栏、栽植观赏苗木,新建设了三座高标准景观生态公厕以及文化活动广场。

臭味儿没了,美丽景观来了,小店子村人的幸福指数瞬间飙升。

“从前家里没厕所,外面的公厕也是臭烘烘的。现在家里外面都干净得很,这才能开起火锅店来。”吴荷香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这就是生活充满希望的样子……”

凉水河镇油坊沟村有4700亩橘子林。每到丰收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橘子点点金黄,一片诗情画意。

然而,油坊沟从前却是另一种画风。村里335户1000多口人,过去都用旱厕,脏、臭,苍蝇蚊子一大堆,家居环境和村容村貌都比较差。

2018年,“母亲水窖-绿色乡村”项目落地油坊沟村,在村里进行了户厕改造、改水和环境整治。还建立保洁制度,购置了环境卫生治理设施和设备,避免了污水二次污染。

“我家孩子在镇里上学,周末才回来,听说村里户厕改造,孩子高兴坏了,说没有臭味儿了,天天都盼着能回家。”村民李元娥说。

环境好了,大家的卫生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现在的油坊沟村,路上无垃圾,村里无臭味。初夏的阳光下,家家户户庭前是橘子皮晒出的一片金黄,屋后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橘子林。

“这应该就是生活充满希望的样子……”李元娥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生活 幸福 母亲水窖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