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委员建言

谭镇国:推动深港深度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1年05月12日 20:5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圳要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同时强调香港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港合作向来是重要课题,两个城市经济体量和城市功能叠加所形成的辐射能力和带动效应,能够形成大湾区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大湾区建设顺利推进、行稳致远。

目前深港在多领域已展开合作并取得理想成绩,如医疗方面,深圳通过条件放宽吸引不少香港优质医疗资源入驻;科技方面,继前海深港合作区后,深圳又进一步地推动深港创新特别合作区的建设;教育方面,除合建学校外,未来更会推进符合条件的港澳人士参加教师资格认定和参与教师招聘,以及更多互动合作机制,给两地人才互通提供更广阔机会。

纵观大湾区内,深圳仍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表现得最好的城市,香港则依旧是此区域内最发达和国际化的城市。深港加速合作实现“强强联手”,会构成粤港澳大湾区内最重要的“发展引擎”之一。因此,深港两地实应更加利用彼此间既有的优势,互补不足之余,全方面深度合作,力求两地发展都能踏上新台阶,取得更优越突出的成绩,并共同发挥出对大湾区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

为此,本人现提出建议如下:

一、 发挥香港金融投资优势,深度对接深圳产业

深圳现在处于产业链向外扩展阶段,有较强的外溢效应,应利用香港制度体系完善、规范透明保护有力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进行有机结合。如通过搭建专业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等方式,优化风险评估机制,着力构建并扩展香港金融投资和深圳高新科技制造业之间的产业链条,共同经营国际高端资源并作进一步的整合优化,实现互利共赢。

二、 完善跨境贸易供应链,提升两地流通效率

在数字经济新形态下,香港应积极探索直播式商务带来的新机遇,联合深圳完整高效的供应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深港两地间跨境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探索在深港两地推行货物跨境流通“一签多行”等政策,尽可能地促进彼此供应链的稳定和顺畅,促进两地的经济增长。

三、 扩大资质认定范围,打造开放的人才流通环境体系

深圳目前实施的港澳专业资质认定范围仍有限,建议可由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争取扩大到深圳市域范围,乃至进一步向大湾区范围推行。争取打破两地建设领域资质壁垒,尽快在大湾区内实现法律、金融、教育、卫生医疗、会计等各种专业领域的执业资格互认,从而吸引更多香港专业机构及人士参与内地建设,激活两地的开放建设动力。

四、 深化社会公共领域合作,提升服务民众质量

建立深港居民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在深香港居民的调查研究,将“港人在深居住状况调查”项目常态化,准确、实时掌握该群体总量、分布、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及时与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更可运用深圳特区立法权,先行先试制定港澳居民享受内地待遇的法律法规,探索港澳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先行政策,统筹考虑港澳居民在深圳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等。

五、 吸引青年人才,制定更多惠及性质实习就业计划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应鼓励政府与企业间多合作并创造提供给青年更多的实习及就业计划。诸如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研学交流计划”等计划,或通过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学习、晋升的机会。由官方提供良好、可信任的交流及学习机会,吸引年轻人积极参与,从而为大湾区的新锐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作为深圳发展历程中最密切的同伴,未来应不断思考如何通过与深圳及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合作,去把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时来易失,赴机在速,无论是深圳或是香港,都必须凝神聚力,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发挥出新鲜的力量,共同实现腾飞的远大目标。

(发言者系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国景控股集团执行董事、香港政协青年联会主席、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青委会主任)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