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

加快建设国际体育著名城市 打造深圳城市新名片

2021年05月13日 10:14 | 作者:黄海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 打造国际体育著名城市名片是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放眼国际,每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体育名片。体育能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城市形象,拉动城市就业,促进城市再生。同时城市发展也能为体育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人力资源等良好条件。两者互利共赢,相互促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群众更重视生活健康,对体育的基本需求和多样化需求快速提升。中央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习近平主席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圳进入了“双区”驱动和“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肩负着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助力大湾区发展,拓展建立国际合作伙伴的历史使命。体育作为全人类的通用语言,它可以突破文化、语言、国界的限制,用体育语言向世界讲好“深圳故事”是让深圳走出去、喊出来最好的载体。深圳应充分利用体育这一人类共同语言,开展大湾区及国际城市间青年交流,共建文化大家园。2020年,深圳提出了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和“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这一目标与城市品牌的构建、城市文化的积淀以及城市名片的打造息息相关,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现。

二、 深圳有条件、有能力建设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深圳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深圳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口年轻,地处对外开放的前沿,已为建设国际体育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有经济实力。作为中国最发达的一线城市之一,拥有支撑体育发展的一切经济条件,同时便利的海陆空交通也为深圳发展体育外交、城市外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有政策基础。深圳市在2020年3月发布了最新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深圳市体育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有人口优势。深圳是一座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有32.5岁,对于引进海内外的优秀青年体育人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望成为中国的优质体育人才储备基地。

(四)有大赛经验。深圳曾成功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WTA年终总决赛、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深圳赛区)等国际大赛,举办经验丰富、场馆条件较为成熟。

三、 存在的差距

对标国际著名体育城市通用评价指标,即重大体育赛事、职业体育俱乐部、大众体育、体育基础设施、体育产业等五大维度作为参考,深圳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缺乏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落地及缺少国际知名体育俱乐部。深圳虽然举办过诸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网球大师赛等国际赛事,但仍没有承办过诸如亚、奥运会或国际排联世界女排联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同时深圳体育俱乐部竞争力及知名度较弱,特别是“三大球”俱乐部竞争力较弱。二是全民体育参与度不高。深圳工作生活节奏快,市民生活压力较大,长期参与文体活动的人口比例偏低,且现有体育场馆资源分配不均,有场难约的状况比比皆是。三是人均体育设施拥有量偏低。深圳地少人多,人均土地面积本就全国排名靠后,体育场馆土地规划更是捉襟见肘,公众运动场地严重缺乏。四是竞技体育人才储备不足。深圳一直欠缺标志性竞技体育人物,本地培养出材率不高,又因俱乐部影响力所限,对外地高水平运动员吸引力较低。五是对经济的贡献度较低。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深圳体育产业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1.2%,虽高于全国平均0.7%的比重,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11%的比重相比仍然差距较大。

四、 建议

(一)打造国际赛事之城新名片

长期稳定的高水平赛事能为深圳带来多方面的收益。充分利用深圳市众多国际化高标准体育设施,引进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国际赛事,加大力度扶持引进更多国际高水平赛事落户深圳。同时,发挥深圳经济市场成熟优势,结合市场规律,积极探索打造职业化及市场化的高水平体育俱乐部,积极培育深圳本土国际赛事IP,比如打造“深圳女排”,创办“世界女排俱乐部冠军杯”等国际顶级赛事,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转变。

(二)打造市民活力之城新名片

政府领导牵头,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公共服务,发挥深圳科技创新优势,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依托“i深圳”等成熟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场馆服务资源,为全民参与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加大场地设施规划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场地设施供给,机关、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政府引导鼓励社会资源兴建市民运动场馆等。通过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全民健身卡等,激发市民参与运动健身的热情,让城市迸发更大活力。

(三)打造场馆乐享之城新名片

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硬件基础。从大型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到社区体育俱乐部健身器材的战略布局,再到大力推进城市步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与治理的建设,都能有效地保障和推动城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积极盘活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存量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的公园、公共绿地、道路交通等资源,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

(四)打造体教融合之城新名片

探索职业俱乐部的训练基地与深圳有影响力的高校合作,用好现有资源,不搞重复建设,既可以为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为退役之后进行职业规划,也借助与高水平的俱乐部合作,为高校带来发展高校体育的机会,为有潜质的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让职业运动员在参加顶级联赛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价值提升,解决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出路问题,提高高水平运动员来深的吸引度。同时,职业运动员的加入也提升了本土高校的影响力和竞技水平,最终实现体教融合的双赢局面。

(五)打造体育产业之城新名片

认真落实推进《深圳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有关内容,通过多种措施优化深圳体育产业环境,扩大体育产业规模,出台更符合市场要求和市场规律的实施细则,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商贸、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深圳科技、经济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鼓励和吸引世界知名体育企业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把深圳打造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与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

要实现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梦想,关键在于加快构建与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多层次赛事结构、多维度投融机制、国际化运营模式,形成立足城市综合发展、融合国际体育机制的体育赛事产业体系。我们坚信,在中国新时代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只要政府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必然可以实现建设国际体育著名城市的目标。

(发言者系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民进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民进罗湖区基层委员会主委,罗湖区审计局局长)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