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委员建言

吕华:聚焦产城融合 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空间载体建设

2021年05月13日 15:2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深圳“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现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城建设、城市运营水平,充分发挥国企“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围绕转型提升、政企协同、融合发展,推进全市高质量的发展空间载体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大政企联动机制,加快传统园区的产业升级

回顾过往,深圳的产业园区建设从传统工业区、工贸园、科技园开始,不断探索各类创新企业聚集平台建设,走到今天的一体化产城综合体开发运营。传统的产业空间基于其功能单一化、建筑老旧化、市政管网配套低端化,已无法承载新时期的产业发展需求,其形态的更新迭代亟需采取片区统筹、综合整治、拆除重建、管理赋能等多维手段,改变其现状。以深业上城为代表的现代创新型城市综合体,凭借多元的业态模式,完备的产业链生态深受政府、企业欢迎,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建议继续加大政企协同力度,探讨升级改造手段、政策试点方案,在保证统筹更新指标与兼顾法图的同时,适度放宽管理政策边界,以重点片区为抓手,率先试点部分规划指标、租售配比、业态综合、拆谈支持等相关政策,通过市场化的应用试点,找出城市更新的高效路径。同时,针对产权分散、协同难度大的老旧工业区,可考虑以政府委托,企业代建的方式,实施老旧产业园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通过市政改造、物业翻新、公共空间集约规划、智慧治理、创新服务等手段,增加功能空间、提升市政效能、促进产业活力升级、引领城市高端产业的聚集和健康发展。

二、 发挥国资国企功能,深度参与城市新产业空间的建设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发展力度,传统产业的补链、强链工作强度也将进一步提升,围绕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特大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速,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大发挥国资国企身份优势,引导其深度参与城市重点重大项目建设,配合政府实现创新发展。通过企业的市场化综合能力,提前介入区域重点项目的前期推进,结合项目特点,利用国企内部的经营管理综合素能,缓解政府跨部门、跨行业进行多方资源整合过程的压力,政府端通过明确方针、政策引导、智库联动等手段,确保重点项目推进的法律、技术保障。过去一年,深业集团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积极参与了光明科学城、坝光生物谷、龙华城市场景试验区、龙岗平湖产业园、成都天府科学城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重点项目落地及产业导入、培育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城市服务环节,为更好地服务“人、城、产”,建议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与物管的融合,通过“物管城市”的模式,将城市服务的线性化模式转变为网络化模式,在协同、一体提升物管企业外延能力的同时,集约、高效地实现城市服务治理,同时推进被服务载体进一步连成片、结成网,深化城市运营供给侧改革,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 发挥湾区区位优势,实现深港经济的融合助力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深圳的区位特征,要充分发挥深港两地优势,不断加强与香港在科创领域、金融领域的合作,高效融合深港两地的产城协同发展要素。建议考虑以政策引导的方式支持深圳企业布局香港,充分考虑深港两地的政策差异,研讨与香港的项目、人员、资本等要素的对接机制,充分培育企业在港发展的优质土壤。围绕引进港资、港企进入深圳,全力推进深圳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加大双边交流沟通力度,以政府或企业为载体,组织多领域、高频率互动、互访,以业务为纽带、以园区为平台,营造深港经济融合氛围。

(发言者系市政协委员,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