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对话 评论 产业 星语

首页>影视>资讯

红色青春电影《永远是少年》研讨获赞

2021年05月24日 11:15  |  来源:中国电影报
分享到: 

1621425525.jpg

本报讯 5月17日,由冯小宁执导的红色青春电影《永远是少年》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行研讨会。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就影片的主题内涵、艺术创新、时代价值等方面,与主创进行深入交流互动。

研讨会现场,导演冯小宁谈到创作初衷时感慨地说:“无数革命英雄事迹让我深思,如何让他们的事迹打动今天的年轻人。我要拍电影,首先要我感动,再通过电影的形式传达给我们一百年后的青年,我想让他们回答,替我来回答,到底是什么原因给了一百年前的年轻人这么巨大的力量?”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赞扬了片中传达出的精神气质。闫少非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认为影片的镜头语言运用得非常好。仲呈祥表示,我们对党史的学习,通过电影、电视剧的形式来引领人民感悟学习党的历史,《永远是少年》完全是一种新的开局。尹鸿认为,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塑造英雄、表现英雄,但是《永远是少年》重在回答他们的信仰来自哪里,为什么这样一群人会在那样一个艰难困苦的条件之下,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生存环境,愿意去选择牺牲、选择信仰,这是《永远是少年》特别独特的地方。《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评价,该片现实性、教育性强,在表达上也有它的特点,轻情节、重情感,同时在审美上给人很强烈的感觉,表达的主题很重、表现主旨的方式很巧。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电影组成员郭志刚说,《永远是少年》讲出了百年前年轻人的信仰和追求,能够引发当代年轻人的思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影片提出了大问题,有大历史的感觉,冯小宁导演把自己的思考很好地融入了作品之中。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称赞影片主题鲜明、视角独特、叙事流畅、风格大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以诗的风格、诗的叙事、诗的节奏总结了该片对于主旋律电影美学探索的积极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则从“生态性”视角观察影片对信仰的力量、信仰的美好所做的注脚。《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这部电影独辟蹊径,从小人物群像的叙事出发,结合了青春偶像剧的浪漫气质,凸显了当代价值。《电影艺术》主编谭政赞赏导演用诗意唯美的画面对革命者进行致敬,冲击特别强。

出品方代表陕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说:“围绕建党一百周年,各方面都在创作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我们也参与或主导了《霓裳》、《啊!摇篮》、《中国制造》等电视剧。《永远是少年》是我们围绕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创作的新片,冯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创作过程中方方面面也都给予充分的指导,所以才有今天这样一个呈现。最近在一些大学做了观影活动,青年大学生反响热烈,这给了我们更多的市场信心。”

《永远是少年》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团中央宣传部、共青团陕西省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家族文化委员会、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指导,入选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重点扶持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影片由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炎黄宗源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民视听科技有限公司、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出品,已于5月15日全国公映。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电影 永远是少年 中国 红色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