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像懂自己一样懂“三农”,金融业靠啥?

业界:脚沾泥土+立起天线!

2021年06月01日 09:34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349207)-20210601091817

新华社发

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意见》中的两句原话值得我们思考:一句是“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以农村土地和生产经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和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依法合规共享数据”,重在摸清家底儿;另一句是“探索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重在托住家底儿。

助力“三农”,金融做到了脚沾泥土。而用被采访者反复提及的一句话来说,用不上、用不好大数据和信息共享,“三农”金融、保险会缺根天线……

金融活水与数据“大盘子”

新型经营主体成立时间短,传统信用贷款难获得;传统经营主体信贷产品抵质押物范围窄,担保公司无法提供担保,贷款难;金融助农专属产品少,审查流程多,手续繁琐,放款周期长……

这是金融助农的难点,但如果找到破解之道,难点也会变成业务增长点。我们发现,金融助力“三农”的经典案例,往往与农业数字化不谋而合。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茶油产业历史不算短,但细看下来,产业长期存在不等于产业发展得好,由于市场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上下游之间又没有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导致茶油销售不畅和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同时存在。

如何制伏农民增收的“拦路虎”?

在实地调研走访、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农发行重庆市酉阳县支行创新推出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模式构想,即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联合体暗合了大数据集成的逻辑,作为银行,即便要为差异化个体提供精准服务,它也需要一个能统起来的“大盘子”作依托。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采取了‘整体测算、统一授信、集中管控、分别用信’的方式,得到了酉阳县党政和茶油产业各方的认同和支持。”谈及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关负责人这样对我们表示。而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酉阳县的油茶商品销售量形成了一定规模,降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独自从事经济活动的市场风险,初步达到了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销售市场化、效益最大化。

另据了解,截至4月底,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已累计发放“强村贷”5.67亿元,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20个,让入社群众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强村贷”要做的,是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声誉,转化为可评定的信用等级和申请贷款的依据。说白了,还得有个“大盘子”。

在济南市商河县西赵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商河县益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将49万元“强村贷”用于扩大生产、购买农资,所得效益按股分红,实现了村民集体双增收,带动村民就业97户、321人,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了,村容村貌得以改善。

淄博沂源县西里镇是“沂源红”苹果的发源地,镇上希望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来带动林果产业转型升级。今年3月,农行山东分行沂源县支行组成专班团队,进村入户了解果农需求,采集“强村贷”资料,仅用3天时间,就为西里镇万亩果业振兴整体授信了2500万元,目前已发放11笔840万元,财政贴息后贷款利率最低为1.525%,对广大果农来说,这是送上门来的“便宜”贷款。

大数据依托之下,金融服务下沉干劲十足。在北京郊区支行先后设立10家“三农金融服务站”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今年工作的一个中心就是针对特定客户的快速贷款业务。而所谓的特定客户,主要就是农户、民俗户、小微企业主和合作社。

快贷业务需要信用支撑。

“近年来,我们配合总行构建起了高质量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以信用村建设为抓手,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支持市县建设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目前,我们已组建了‘惠农专班’,将惠农合作项目与信用村建设、村集体拓客相结合,利用邮政集团遍布城乡的网络和人员优势,通过银政合作推出农民合作社经营主体名单,共同开展信用村建设。截至5月,我们已经建立了10个信用村,贷款信用户2.3万户。”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褚庆锐看来,金融业更快的前提一定是更稳。

所谓“大盘子”,其实就是大数据。大数据让金融机构省心,更让“三农”安心。

撒“胡椒面”不如有“主心骨”

“三农”发展需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不仅涉及金融保险机构,还涉及政府部门和农户,可以说,各个环节都要形成工作合力。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十一章第339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而结合《意见》提到的“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农机具和大棚设施等依法合规抵押质押融资”,可以说,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业已经撕开了一个口子。

用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霍学喜的话说,传统普惠金融与现阶段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推动的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之间,有着“三个化”的差距——精准化、扁平化与短链化(即高度敏捷),说白了,就是在金融机构有“主心骨”的情况下,实现供需合作短平快。

“实现这‘三化’,大数据算法要发挥作用。”在霍学喜看来,农业领域应优先发展数字化,这里包括多个维度,比如农业产业链的标准化与数字化,再比如农村生态与环境监测的及时性,而这些都将为金融服务赋能农业提供降本增效的抓手。

而保险助力“三农”,同样要更精准一些。

“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中央财政为主,各地方政府提供补贴。从覆盖程度看,还存在缺口:一些地方主要推广农作物保险,一些地方被保险对象是蔬菜水果,还有一些地方的农业保险要为生猪生产销售保驾护航。这就要求,一方面财政补贴要覆盖到位,另一方面农业种植养殖品种的价格保险也要跟上。保险公司应根据数据共享平台和实地走访,充分了解农户所要面对的不同经营风险,为其提供精准服务。”谈及大数据共享平台与农业保险的结合点,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这样说。

“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来识别‘三农’保险出险的规律与概率,由此鼓励保险公司设计更好的产品,政府也可以通过这些规律和概率,清晰地看到哪些保险需要补贴,而不再是‘撒胡椒面’式的补贴。”霍学喜所描绘的,是金融像懂自己一样懂农业、高度精准化的服务场景。

数据哪里来?且看“云通道”!

在农业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兼业化的大趋势下,农业生产托管应运而生。据了解,这也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山东的“土地托管”、湖北的“代耕代种”、江苏的“联耕联种”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各地普遍兴起并呈加速发展态势。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托管服务组织达44万个,服务带动小农户超6000万户,占全国农业经营户的30%。

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解读农业生产托管与智慧农业直接的关系?谈及此,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科院院长马忠明有个明确的感受,那就是这两者的融合,能够快速补齐涉农领域数据采集、分析与利用的短板。而现阶段托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也有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帮忙,农业生产托管的“云通道”,也需要通过网签服务合同、网络直播、线上培训等方式来打通。

编辑:秦云

关键词:农业 数据 金融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