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1年第三期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2020年第六期 2020年第五期 2020年第四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二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1年第三期

雪域瑰宝 盛世典藏—中国美术馆藏唐卡概述

2021年06月02日 10:36  |  作者: 赵 辉  |  来源:《画界》2021年5月第3期
分享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艺培根铸魂的担当与使命。在藏族文化中,唐卡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凝聚了人们对美好、幸福、和善的向往,不仅是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值得国家珍藏、世代传承的雪域高原上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卡艺术进一步得到了世人的关注。中国美术馆自2008年入藏首批明清时期的唐卡艺术作品,2017年启动了唐卡艺术专项收藏项目,项目涉及作品的征集、典藏、研究和展览等工作,为国家艺术宝库积累了更为完整的唐卡艺术藏品序列,也使唐卡艺术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绿度母(唐卡-布面,矿物质颜料)105×64cm--旺-堆-中国美术馆藏

绿度母(唐卡-布面,矿物质颜料)105×64cm--旺-堆-中国美术馆藏

唐卡艺术诞生于公元7世纪,随着时代的更迭,历经140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部生动的视觉文献。因其画工考究、颜料珍贵、色彩瑰丽、像态庄重,以及深邃的宗教内涵,在东方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鉴藏价值。近年来,唐卡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不断受到关注与重视,中国美术馆通过西藏“唐卡艺术节”以及“天上西藏·西藏百幅唐卡作品汇展”“天上西藏·藏传佛教的密语—唐卡邀请展”“雪域丹青·匠心筑梦—青海唐卡绘画艺术精品展”等展览先后收藏唐卡作品近百件。按年代分类,中国美术馆收藏明清时期老唐卡17件,其余为近现代创作的新唐卡;按产地分类,馆藏唐卡主要来自西藏和青海地区;按材料分类,既有国唐,又有止唐;止唐按颜色分类,涵盖彩唐、黑唐、红唐和金唐;而从内容分类,主要涉及圣像唐卡、佛本生故事唐卡、曼陀罗(坛城)唐卡、人物传记唐卡、民间说唱唐卡、苯教唐卡六种类型,其中圣像唐卡数量多,题材广,包括上师、本尊、佛、菩萨、罗汉、空行母、护法等题材。

中国美术馆藏老唐卡作品中,绘制时间最早的一幅要属明代小麋鹿皮唐卡《四臂金刚》,与布面相比,此作材质更加利于保存。在藏传佛教中,“四臂金刚”又被称为“四臂玛哈嘎拉”,全名为“吉祥依怙四臂大黑天”,是“胜乐金刚”之眷属。这幅唐卡画面以暖色为基调,除主尊全身为黑蓝色外,背景大量运用赤红色烈焰,因时间久远与色彩的氧化,使色彩对比更加沉稳和谐,一扫浮躁气息。唐卡主尊呈如意坐姿,坐于法器莲花台上,与清代、当代唐卡主尊形象对比更显憨态,拙意十足。主尊形象一面三目圆睁,嘴巴大张露出獠牙,眉须似火,呈忿怒相;头戴骷髅头冠,佩圆形大耳饰,分外抢眼;上半身佩戴缨络、人头项链,第一串缨络绕颈,第二串缨络绕肩至肚脐,人头项链绕肩至腿部;下半身穿虎皮裙,雄姿勃发;四臂四手,手心呈赤红色,持钺刀、嘎巴拉碗等法器。英勇威仪的主尊呈国字脸、倒八眉,与明代寺院壁画中天王的形象有所相似,让人不禁联想起汉式风格的佛教绘画,可见明代汉文化对藏地文化的影响。这幅唐卡作品不仅作为宗教信仰的载体呈现,而且是我们洞悉历史的物证,通过这幅明代唐卡,我们洞悉到汉藏文化的相互借鉴与交流,使得佛教文化与艺术更加繁荣。

四臂金刚(唐卡-皮面,矿物质颜料)40.5×33cm-佚-名(明)中国美术馆藏

四臂金刚(唐卡-皮面,矿物质颜料)40.5×33cm-佚-名(明)中国美术馆藏

新唐卡是指1952年西藏民主解放后的唐卡艺术作品,相对比于老唐卡,中国美术馆藏新唐卡数量多,题材广,画工精。如这幅具有创新样式的新唐卡《绿度母》,度母,为佛母之一,全称为“救度一切众生成佛佛母”,简称“圣救度佛母”。在汉语经典中,多被翻译为“多罗菩萨”“多罗观音”,共有二十一尊度母,以绿度母为主尊,其余度母是其公德的化现。佛经记载,观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已经普度众生,可是当她用慧眼观察六道时,竟然发现受苦受难的众生依然无数,顿生忧悲,流出了眼泪,眼泪化成莲花,莲花又变成绿度母。绿度母继承了观音的慈悲,继续普照众生犹如慈母、救度众生脱离苦海,满足一切众生如愿成就,广开智慧、增福,终获安乐,故绿度母密号“行愿金刚”、“悲生金刚”(由大悲观音菩萨而生之义)。在藏族人民心中,将文成公主奉为绿度母的化身,视为西藏圣地的守护者,故而绿度母受到广泛的尊崇,为藏族人民虔诚供奉的神像之一。

这幅《绿度母》现少女相,肌如翡翠,代表生命与希望;头戴五叶宝冠,面含微笑,内敛慈祥,周身缠绕各种华美的珠宝、璎珞、帔帛,着多彩天衣,以示庄严;与其他菩萨、佛母不同,绿度母体态婀娜,半跏趺于莲花月轮上,这是菩萨最常见的坐姿,故称“菩萨坐”,代表佛法的纯净与慈悲。此外,绿度母头顶和脚下围绕的丛花也极具形式感,即便一朵小花,也分层渲染,变化微妙,不失精致。左足踡曲,右足稍弯,表示随时准备起身救度苦难众生,如慈爱的母亲一般,拯救钟爱的孩子。右手掌心向外置于右膝上,作施愿印,持乌巴拉花,代表施于天下的意愿;左手置于胸前,亦持乌巴拉花,花有两朵,顶端一朵含苞未放,其下一朵半开状态,象征未来、现在、过去三世均依佛法誓愿而行,慈悲愿满。这幅唐卡的独特之处在于画面构图简洁,去掉了繁复的背景,而以碎花重复规律排列,极具装饰意味。主尊绿度母的精细华美与背景的清朗淡雅形成繁简对比,烘托出主尊的祥和绝美,是一幅赞颂佛母慈悲净德的创新型唐卡样式。

忽必烈与八思巴(唐卡-布面,矿物质颜料)150×103cm-2012年-韩书力、边巴顿珠合作-中国美术馆藏

忽必烈与八思巴(唐卡-布面,矿物质颜料)150×103cm-2012年-韩书力、边巴顿珠合作-中国美术馆藏

汉族画家韩书力和藏族唐卡画师边巴顿珠合作的《忽必烈与八思巴》也是一幅新唐卡样式,是学院派和西藏民间画师对于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的一次联手创作与智慧结晶。这幅作品一方面受14—15世纪藏传佛教唐卡齐乌岗巴画派传统画风的影响,并借鉴了西藏日喀则夏鲁寺壁画风格;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将“汉文化道禅美学的冲淡空灵与藏传佛教文化的内省思辨精神融为一体”,描绘了13世纪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人物—忽必烈与八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朝第一代帝师)。

这幅唐卡四周为八思巴文的36个字母,画心则采用分段式构图。八思巴文是一套方形拼音文字,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结合藏语、蒙古语、汉语、维吾尔语的读音和拼写特点,将中华民族主要的几种文字、语言统一化,共有1000多个字,亦称蒙古字,大元国字。这些文字围绕画面四周又穿过两位主尊手中,即具有象征意义,又具有装饰意味。右侧主尊忽必烈面相宽厚慈祥,凝神聚气,身着元朝帝王服,端坐于宝座之上,象征博大、一统的大智慧和胸怀天下的帝王气度;八思巴身着三法衣,右臂袒露,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腹前持文书,赤足跏趺于宝座上,面含笑意,象征包容、慈悲,利益众生的善举;二者中间为忽必烈赐给八思巴的白法螺,见证了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的交往和贡献。主尊上方绘制五方佛,又称五智如来或五禅那,象征五智、五德、五戒。下方为萨迦五祖中的贡噶宁布、索南孜摩、扎巴坚赞、贡噶坚赞。最下边一组八幅故事记录了八思巴赴西凉、教化众生、圆寂入真身舍利塔等生平重要传记。此幅唐卡构图严谨,绘制技法考究,把历史资料转换为直观的视觉图像,表现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恢宏的历史画卷,具有较强的政治象征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亦被视为中国美术馆藏西藏地区新唐卡的代表作之一。

八马财神(唐卡-布面,矿物质颜料)100×72cm-2010年-西合道-中国美术馆藏

八马财神(唐卡-布面,矿物质颜料)100×72cm-2010年-西合道-中国美术馆藏

除西藏地区唐卡外,中国美术馆藏有斗尕、西合道等青海地区唐卡画师的作品。这幅西合道的唐卡《八马财神》为财宝天王与其八大财神眷属像。主尊财宝天王装扮华丽,金黄色身,头戴黄金宝冠,身着天衣铠甲,一面两臂。右手竖持宝幢,以彩绸装饰,象征风调雨顺中珍贵的雨露,并带给人们财富和满足;左手中持一只能吐出无尽珍宝的吐宝鼠,象征着天王制服众魔守护众生财富,并赐予无尽财宝。财宝天王面目庄严,威坐于伏地绿鬃白狮之上,白狮张口回首仰望主尊,红口黄牙不但可以讲经说法,更能吐出各色奇珍异宝。天王身后背光闪耀,光芒中双龙双凤若隐若现。在主尊两侧分列着其眷属“八路财神”,他们身着华贵铠甲,各自骑在与自身皮肤颜色相同的宝马之上,面貌威武,左手皆托一只吐宝鼠,右手各持不同法器。财宝天王与其八大财神眷属像护佑众生事业资粮与世俗财宝丰盈,远离苦难、增进福祉、获得大智慧。所以在藏地,“八马财神”普遍受到大众的喜爱及供奉。

在佛教各种传承派系中,释迦牟尼佛都被奉为最高偶像。在唐卡中也有许多以释迦牟尼为题材的作品,大体可以分为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尊像唐卡等。本生故事唐卡,主要是表现释迦牟尼诞生、成长、出家、修行直至最后成佛的故事;佛传故事唐卡则是讲述释迦牟尼传法的故事;除了以上故事性唐卡外,更多的则是圣像唐卡,也就是以释迦牟尼的某种静态形象为内容,如这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青海唐卡画师娘本所绘《释迦牟尼》。画面中央为主尊释迦牟尼佛,金黄色身,法相庄严,结金刚跏趺坐于双狮莲台之上。深蓝色发髻高隆,前额宽广,弯眉细长,双目微垂,朱唇相闭,下颏浑圆,面如满月,神态慈祥。身披袈裟,衣有纹饰,体态端庄,上下匀称。左手掌心向上托法钵,结“定印”放在跏趺的双脚之上,代表禅定之意;右手掌心向内,垂直指向大地,结“触地印”,代表着释迦牟尼佛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众生解脱,唯有大地可以证明。主尊背后金光四射,下方两侧站立者为其弟子目犍连和舍利弗。整幅构图大气,布局平稳,设色和谐,大面积使用金线勾勒,庄严而不失华贵,代表了青海地区唐卡精美的特色。释迦牟尼圣像流传最广,不但受到信众的供奉,也成为唐卡艺术中常于被表现的至尊形象。

释迦牟尼(布面,矿物质颜料)95×75cm-2005-2006年-娘-本-中国美术馆藏

释迦牟尼(布面,矿物质颜料)95×75cm-2005-2006年-娘-本-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唐卡艺术作品的收藏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保存和沿传,也为国家美术收藏增添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梳理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美术馆藏唐卡艺术流派、地区和题材都尚有欠缺,需不断填补空白,以期达到完善的藏品序列。特别是唐卡传承濒临的危机,使我们意识到抢救性收藏的迫切需求和重要意义。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唐卡艺术比其他艺术更多了一份责任—弘扬真、善、美,教化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我们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保护和传承这些竭尽全力;我们更重视艺术的探索和创新,因为它们更贴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回溯历史,我们不断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创作灵感,以创新精神求发展。根植于民族传统,用精品讲述一段历史、弘扬一种精神、创造一个艺术新形式,这是唐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体现。进入新时代,唐卡艺术更以其独有的哲理、价值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走向世界。中国美术馆通过收藏、展示、研究,使雪域高原璀璨的唐卡艺术能被广大观者所认识、珍爱和传承;为今后唐卡艺术更深入的研究有所启发、推动和补益;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和共享,承担起“接下来、传下去”的重任。

(作者供职于中国美术馆典藏部)


责任编辑:张月霞

文章来源:《画界》2021年5月第3期


编辑:画界 邢志敏

关键词:唐卡 艺术 中国 美术馆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