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走向世界的昆曲

——“昆曲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周年座谈会”综述

2021年06月07日 17:5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杨雪

今年适值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5月18日,由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的“昆曲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王文章、杨承志、吴江,京昆室成员曹育民、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等相关领域的委员、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并发言。

2001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论证、评选工作,由原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王文章讲述了当时中国艺术研究院负责将昆曲向联合国申报非遗过程的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当时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昆曲、古琴等申报项目从大量繁杂的资料中搜集整理出来,并呈报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得益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的专家学者极强的专业素养。

著名戏曲理论家恭和德说,昆剧在明清间盛行二三百年之后开始衰落,到20世纪上半叶,几乎濒临绝境。昆剧终于冲破绝境,要归功于各界对昆剧三次重要的援救。第一次是1921年昆剧传习所在苏州开办,为昆剧的兴衰继绝发挥了巨大历史作用。第二次是1956年昆剧《十五贯》演出成功,当时有“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说法。第三次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为昆剧“申遗”成功,昆曲列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戏曲的生命对接、活态传承。

进入新世纪的昆剧,20年来,出人出戏、录音录像、史论研究、传播普及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原会长从兆恒从15岁开始学昆曲,他认为,非遗文化能够得到重视,是人类对于文化多元化的认同和坚持。昆曲成为“非遗”,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王馗用几个“一”来概括20年来昆曲事业所取得的发展。一个“名录”,即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带来了一项事业——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由此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在新世纪“非遗”理念下的新发展。一个“工程”,即“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带来良性的戏曲生态的修复与再兴,“制度化保护”是昆曲接续其礼乐文化根基的重要实践。一支“专业队伍”的稳定壮大葆有了昆曲精致艺术的文化品格,随着七个昆曲代表性院团和新的昆山昆剧院等剧院的建立,以及在港台地区职业化昆剧表演团体的工作推进,稳定有序的传承谱系得到充分传承,“专业化保护”是昆曲艺术稳定传承的重要经验。一部“成果”,即《昆曲艺术大典》对于昆曲理论体系的建构,体现出了“理论传承”对于昆曲文化传承重要支撑作用。

北方昆剧院副院长曹颖说,2001年6月8日,原文化部召开了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座谈会,拟定了《关于进一步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的意见》,明确了“保护、继承、革新、发展”八字方针。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两次批示落实对昆剧的保护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昆剧院团近年来相继推出创排众多优秀剧目,北昆的《续琵琶》、上下本《红楼梦》,上昆的《景阳钟》,苏昆的青春版《牡丹亭》,江苏省昆的《1699·桃花扇》,浙昆的《公孙子都》等都是近10多年来扛鼎之作,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在人才培养上,各院团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形成了表演人才的梯队配备。截至2019年,培养出俞玖林、沈丰英、吴双、沈昳丽、单雯等众多戏剧梅花奖领军人才。2017年,北方昆曲剧院《荣庆学堂昆曲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正式成立,旨在以5年为期限,继承以荣庆社、祥庆社等老班社传承下来的传统剧目200出,成建制成规模地全面恢复北方昆曲的基础家底,现已完成120出。

昆曲入选非遗时,田青当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他说,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有消亡的一天。但是,不能因为它将走向消亡,就不去保护它,甚至破坏它。这就像父母得了重病,我们会想办法治疗,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要试一试,这是“尽孝”。保护好古老戏曲艺术,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

会上,大家还多次提到昆曲艺术在濒临消亡的关键时刻,全国政协为拯救昆曲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政协京昆室曾高度重视、积极呼吁、大力推动昆曲拯救工作。2003年,就昆曲传承岌岌可危的状况,由京昆室牵头赴湘浙苏3省8市深入考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政协首次对昆剧院团状况的一次考察。考察报告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国家有关部门拨付重点扶持昆曲艺术经费5000万元,为昆曲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昆曲,借助京昆室的平台,得到了一次发展的助力!

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昆曲艺术如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昆曲正在走向世界,在中国昆曲艺术成功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之际,一定要把昆曲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让昆曲在新时代换发新的光彩。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昆曲 昆剧 艺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