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未来“染绿”中国将如何“落笔”?

四个关键词助力绿化工作向“数”“质”并重转变

2021年06月09日 14:08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何要出台这个意见?背后有何深意?未来“染绿”中国将如何“落笔”?在6月7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多个部委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整个绿化工作将由过去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此时出台《意见》,主要解决四个关键词——一是在哪里造,二是造什么,三是怎么造,四是怎么管。”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解释说。

据刘东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国绿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特别是一些地方在国土绿化中,还存在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科学原则和群众意愿搞绿化,行政命令瞎指挥等不科学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生态损毁之实”的形式主义问题。

正是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通过3部分16条,从不同角度对科学绿化问题进行了明确要求。

在“哪里造”方面,《意见》提出要做到“多规合一”,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并结合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文件精神,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严禁开山造地、填湖填海绿化,突出了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

据记者了解,近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土“三调”)的结果即将公布。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指出,《意见》总的考虑,就是根据国土“三调”结果和国土空间规划,在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底板”上,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条件、土地适宜性等,科学划定和合理安排绿化用地。

在“造什么”方面,《意见》提出要“以水定绿”,明确提出树种选择要乡土化、多样化。例如,在苗木选择上提出要“全冠苗”,推广使用抗逆性强、养护成本低的地被植物,鼓励种植有多重效益的树种、草种等。

在“怎么造”上,《意见》提出要以自然修复为主,“封(封山育林)飞(飞播造林)造(人工造林)”相结合;并反对绿化中的“形式主义”,反对“大树进城”“一夜成景”。

最后在“怎么管”上,《意见》提出对新造林地封山育林,保证成活率。对中幼林要加强管护,保证成林率。并提升质量、加强监测评价以及监督管理,通过“林长制”这个抓手,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科学绿化方面的责任要求,把科学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刘东生指出,作为指导各地各部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下一步将文件落到实处才是重中之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表示,下一步,将把科学绿化理念贯穿于正在编制的专项规划中,优化营造林任务结构,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等。比如不断加大封山育林和退化林分修复的比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加大灌草的比重;选择山东、河南等省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制定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等。

在农村范围内,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负责人何斌表示:乡村绿化美化主要依靠农民。未来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理事会等村级组织的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绿化美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乡村绿化的多样性,避免千村一面,一个树种种到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体现乡村的特色。特别是提出在农村要“慎砍树”,注意保护乡村古木、古树、传统树种。“要保留乡村风貌,春天看花,秋天吃果,让我们的农民有个树荫能够乘凉聊天,让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

在城市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韩煜透露,下一步,将在城市建设分布均衡的公园体系,通过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方式,利用城市一些老城区的边角地、插花地等小微空间,建设“口袋公园”,留足城市绿化空间。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不断完善城市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绿化 国土 意见 科学 未来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