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我国无障碍建设“提速”明显 法律保障仍有待加强

2021年06月15日 10:41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盲道不帮“盲”的状况有可能得到改变。

今后,北京市或将对私自占压盲道的行为处最高3万元的罚款。此外,擅自改变无障碍停车位用途且逾期不改正的,每个泊位处1万元罚款。这是日前提交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一审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中的内容。

北京市现有持证残疾人53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超过50%。较之2004年5月16日起施行、2019年修正的《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本次提交审议的条例草案有更多亮点。除了上述无障碍设施维护内容外,还对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等问题进行了规定。此前,上海一位视障老人因导盲犬排尿被投诉,曾引起公共讨论,北京市的条例草案规定,视力残疾人携带视力残障证件和导盲犬证可以携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立法的背后,是北京市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的动作。目前正在实施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3年行动方案,让不少公共场所变得更加“无碍”,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出行、办事更为便捷。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从方案设计之初即纳入无障碍规划,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结合专项行动,持续完善了无障碍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发布涵盖综合类、居住区、公共建筑、市政道路、轨道交通以及特定地区等一系列无障碍设计标准。针对老旧小区等已建场所,北京市也出台了适老化和无障碍相关整治和改造政策,并予以财政补贴支持。

无独有偶,《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例如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对住房城乡建设、交通等主要部门职责做了细化,明确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内容纳入相关专项规划等。

上海市重视促进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交流,该办法规定,明确与残疾人、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影视、阅读、网站及移动终端应用、紧急呼叫与热线服务等方面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支持与服务措施。同时要完善无障碍社会服务,对残疾人携带辅助犬出行同样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上海市不少金融机构的业务场所,设置了爱心窗口和爱心座椅,一些银行网点还放置了盲文版的业务指南。上海地铁10号线水城路站也推出了触觉地图,视障人士可以凭借触摸感知到车站布局、换乘路线等信息。

《2018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共出台了475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近3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速”明显,除了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多地的无障碍建设也有不小的突破。

例如,河南省出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政策与法规,强调“配合乡镇实施项目改造,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提高残疾人满意度”,并推动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尽管如此,当前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存在设施缺失、设计不完善、建设不到位、管理不健全等问题,目前我国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建设普及率仍待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李庆忠、朱建民、严慧英等呼吁国家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目前各地出台的法律与政策,均有探索意味,将为国家立法提供参照。

记者了解到,近期中国残联等单位正在开展立法相关调研。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相自成在海南省调研时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应精准到位,农村残疾人的需求应引起重视,农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应与城市同步推进,实现“无障碍建设进家门”。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近期在北京市检察院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征求对《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等文件的意见建议,研究部署推进专项活动和立法完善的具体举措。吕世明强调要以公益诉讼推进无障碍制度机制建设,以更高标准对待新的建设,形成新的常态机制,“用更大力度、更广领域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无障碍 建设 北京市 环境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