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旅游>资讯

中山三乡:抗日革命老区村穿梭记

2021年06月18日 14:3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广东中山大布村有中山“小延安”之称

施维雄

广东省中山市因孙中山先生而得名。该市翠亨村坐落着孙中山故居、辛亥革命纪念公园等史迹,铭刻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乃至全国义士反帝反封建的热血往事。

从翠亨村出发,沿着翠山公路自东向西穿越五桂山,十多公里外就是中山三乡镇,这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热土。

不足100平方公里的三乡小镇,有山有水有平原,多达10多个村落被列入国家的革命老区村名录。在抗日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乡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堡垒、抵御外敌、前赴后继、不惜性命。伴随一次次的穿梭游历,我对三乡的革命老区村群落逐渐熟悉。三乡乃至中山,放入广东省乃至全国,均无愧于“红土地”的称谓。

32年前,我从香港来到位于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办厂,在小镇三乡也住了20多年。大约最近10年,富起来的三乡人积极发掘、考证、整理红色事迹;留存于各村的革命遗址及建筑物,持续获得修复和赓续。红色“硬件”和“软件”逐步丰富,为后辈学习党史、国史、乡史和家史提供平台。每逢闲暇周末,我喜欢骑着自行车,穿梭于三乡的各个革命老区村落。在这片红土地,爱国爱乡的奋斗激情,已嵌入乡民的基因内。

我发现,每一处不起眼的村落,蕴藏着无数“我伯爷”或“我老爸”乃至“我”打过“萝卜头”(当地人对日军的俗称)的红色事迹。当年,外敌凭借坚船利炮、机枪榴弹的武力优势占领中山。然而,“中山”不只因孙中山先生而命名和闻名;其陆域约四分之一坐落着五桂山脉,可谓“城中有山”,这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根据地、发展游击队、发动全民抗日提供了地理优势。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三乡镇以及中山其他区域先后建立了中山抗日游击大队、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等武装力量,出其不意穿梭于深山和平原——你有坚船利炮,我有灵活实用的游击战;我的武器只有农具和步枪,却能持续消灭日军、伪军的有生力量。

中山三乡一带,五桂余脉环抱,又有多个平原,更利于我党抗日武装“猛虎下山”,持续消灭和驱赶外敌。与此同时,爱国爱乡的乡民,就算无法亲自拿刀拿枪扑向敌人,也要为抗日武装供粮草、打掩护。鱼水情深,此地极致。

在三乡平东村,中山抗日游击队后方医院就位于平原区的敌人“眼皮底下”。开着西医馆的陈负天、刘帼超夫妇,敬重活跃在五桂山的游击队,坚持免费为游击队官兵诊病疗伤。1944年起,夫妇俩兴办育婴堂,收养革命遗孤,留存红色血脉。

在三乡外埔、白石等村落,抗日事迹的惊险程度不亚于电影《地道战》。这里既有丘陵,又有平原,是外敌的“眼中钉”,多次使用陆军进攻及军机轰炸。然而,中山军民依托原有碉楼和自己开凿的防空洞及地道,狠狠地打击敌人,碉楼至今留下当年的弹痕和弹孔。

在三乡桥头、乌石、大布、塘敢等村落,党组织开展地下抗日工作,培训游击队员,培育后勤干部,坚持抗日宣传……每一次看到新的革命遗址,耳闻新的革命事迹,都让我感动不已。

广东中山,仅有200多个行政村(社区),认定革命老区村多达184个,认定为中国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烈士有506人。贯穿于革命时期和和平年代的红色基因,是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中山人勤劳、刚毅、博爱、包容,不正是革命时期“我伯爷”“我姨母”“我父母”或当过游击队员,或为游击队送干粮、打掩护,通过言传身教留下的可贵品质?

如今的中山,更是知名的全国文明城市、经济发达区域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平衡充分的发展成就,源自中山先民和今人坚持发扬爱国爱乡的奋斗激情,源自红色基因在这片红土地的代代传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中山到中华大地,留存着无数红色记忆;繁星漫天,构成了银河和璀璨星空。穿梭于中山三乡的抗日革命老区村群落,我更希望,中山和各地的红色“硬件”和“软件”已有繁星,往后需通过科学、全面的逻辑串联,实现“从点到面”的质变和跃升。不仅年轻人,其实各年龄段人士,都需要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家门口”处处有根可寻,更能提升文化自信,延续红色血脉,激发为国家、为家乡不懈奋斗的激情。

你我携手,组合无数红色基因,必将汇聚成推动时代进步的伟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中山 抗日 革命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