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都市新农业求新求变有商机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实践

2021年06月21日 16:05  |  作者:朱海洋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都市新农业求新求变有商机

游客正在“洼里花海”体验磨豆腐。

说到都市农业,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一些关键词:绿色、保供、休闲、观光……其既具有满足食物消费的生产功能,又是生态系统的“都市之肺”,还是寓教于乐、农旅融合的“城市后花园”,可谓功能多样、形态复合。

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省杭州市正式迈入“千万级人口俱乐部”。作为人口最多的下辖区,萧山区常住人口就超过了200万。面对这样一个数量庞大、消费旺盛的群体,都市农业如何来满足日渐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成了一个重大课题。

面对记者采访,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夏利明坦言,一方面,社会在发展,消费在更新,都市农业势必要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对萧山而言,行政区划调整后,“农业重地”将从过去围垦土地的连片化,转至南部山区的碎片化,同样倒逼着蹚出一条新路来。

都市新农业,如何寻转机?日前,记者带着这个命题,深入萧山乡村,寻求破解之道。

  

从“大路货”到“小而精”


“羊角蜜即将登场”,朱观扬的朋友圈刚发,不少食客便私信找上门来。这个“网红甜瓜”,很多人只在水果店见过,没想到竟能在家门口的地头一睹芳容,自然不肯错过。产品还未上市,就已圈粉一波,朱观扬就是有这本事。

朱观扬的农场名叫“金迈田”,地处浦阳镇的江南村。面积不大不小,就450亩。近几年,倒也并非不想扩规模,主要没空间。这位“80后”农场主,财务专业出身,11年前转行做农业,说起经营之道,颇具心得和章法。

“论规模、比成本,如果把我们产品放到大流通的批发市场,真的难有竞争力。因此,必须抛弃‘大路货’,走‘小而精’战略。”

为了扬长避短,朱观扬先从种什么入手:不看寻常货,专攻新奇特。

每年,朱观扬都要花不少时间,逛种博会、农博会,请教各路专家,以掌握果蔬界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农场里,雷打不动有块一二十亩的地,专门用来试验新品种。眼下,几个当家花旦的品种,都是从这里“过五关斩六将”选出来的。

据了解,“金迈田”九成以上是设施大棚,所产果蔬就有几十种,一年四季不间断,每月都有主打单品。光听这些名字,水果玉米、樱桃番茄、七彩胡萝卜,就让人心生向往、垂涎欲滴。在朱观扬看来,种什么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得种出好品质。

说话间,角落里却传来咩咩声。原来,湖羊8年前就落户于此,初衷是消化秸秆、粪便还田。之后,种养结合不仅让效益提升,还能有效改善果蔬品质,湖羊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100头,扩增至如今的3000头。还别说,类似的生态种植理念在“金迈田”无处不在。

小番茄的授粉时节,朱观扬采取的是天然熊蜂授粉,这是从一场博览会上学来的。草莓种植采取生态立架,外人一看,很是清爽,实则作用大着哩:连遇阴雨天,草莓易生病,立体通风后,自然会减少病害和农药施用量。还有果树的限根盘,里头布上精准滴灌的喷头后,既节肥节水,又保护了土壤。

此前,“金迈田”主打商超,没名没姓,价格上难有优势。五年前,朱观扬自立门户,开始打品牌、做营销。由于口感好、产品多、环境佳,现在,依靠自身渠道,几乎可以消化产能。

记者发现,如今在萧山,像朱观扬持有“小而精”理念的农场主越来越多。大家都从竞争优势出发,努力避开“价格泥淖”,从过去的批发市场,转战采摘游、订单购、直营店,露出品牌、强化口碑,从溢价上找到立根之本和利润空间,从而得以拥有一席之地。

  

从“卖农产”到“卖农趣”


干农业的都知道,相比单一产品种植,品种多意味着管理成本高,尤其是本身面积不大,对整个生产周期和营销方式的布局而言,难上加难。如何从有限土地上,获得更好收益,来支撑高成本?很多萧山老板的答案是:一产上做品牌溢价,后端上做产业延伸。

因为一株草,就几乎改变了郑华祥的创业路径。此草名叫“粉黛乱子”,每年9月后,因呈粉色云海,而得到年轻人追捧。尽管偏居山村,但一到国庆节,郑华祥的“洼里花海”就成了网红打卡点,日均游客5000人以上。

41岁的郑华祥学的是电气工程,2008年来到戴村镇张家弄村,起初就种家庭园艺,主打观赏类的水生植物。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试种粉黛乱子草后,没想到一炮走红,也点醒了郑华祥。

现在,以花海为吸引物,郑华祥主打亲子主题的农旅融合。原先的花卉苗木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适宜体验、采摘的果蔬,以及300多亩的水稻。生产的功能和属性不变,一产的收益也不减,多出来的却是旅游体验的收入。

一列小火车,700米长,25块钱跑一圈,一位小朋友连续打卡一个月。一张98块钱的套票,可坐火车、喂羊驼、磨豆腐、钓龙虾……500亩的庄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连耕作过程也能卖出钱来:5月种水稻,看牛拉犁;10月收水稻,尝新米饭。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郑华祥除了给村里带来260万元的劳务收入,现在,还承包了一处约90亩的池塘,开展水上活动。因此有花海,有体验,还有水上乐园,碰碰船、烧烤船、单蓬观光木船等,眼花缭乱的项目,让不少小孩流连忘返,来了又来。

因为有了农业与旅游的融合,老板们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地处河上镇众联村的“博帆农业”,老本行是种植水稻。近几年,通过稻鳖、稻虾、稻鸭等共养模式,收入连连见涨。去年,老板卜沈华还尝试留出20亩水稻基地,试水秋收节,仅门票收入就有10多万元。

记者发现,还有一个现象也尤为显著:随着萧山美丽乡村的陆续建成,现在很多农业主体不约而同将基地生产与乡村旅游、研学教育相结合,人气上相互引流、资源上相互补充;有的以入股方式,有的进行门票分成,形成利益共同体。而嗅觉灵敏的老百姓,则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摆上了玩具摊,大家各得其所、各有所得。

  

从“经验种”到“数字种”


尽管天气炎热,可一大早,还是有一百多号人涌进了“蓝海农业”位于所前镇山联村的基地。显然,大家都是冲着蓝莓来的。168元一张门票,可以带走一斤蓝莓,比市场价要高出不少。但这里,还有附加的其他服务,让人满意而归。

记者走进一处玻璃大棚,近3000平方米的面积,比常见的要显得空旷许多。公司总经理徐远介绍说,这里主打农业科普,气雾式、管道式、潮汐苗床等,都是时下最前沿的种植方式。散落其间的屏幕上,则滚动提示棚内的各种环境数据。

据了解,“蓝海农业”是杭州萧山凌飞环境绿化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这几年,1200亩的基地中,苗木慢慢退出舞台,农旅融合依次登场。“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在这里看到未来农场,因此数字化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徐远说。

根据最新计划,接下来,“蓝海农业”将逐渐清退苗木,把蓝莓、草莓、葡萄和番茄作为“四大花旦”,大面积推广。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口感,另一方面,上马深加工生产线,来消化采摘剩下的产能。

如果说,数字化在“蓝海农业”尚初显端倪,那么在宁围镇的艾维园艺,老板张侃已然从实践者化身“专家”。该公司主产花卉和果蔬,几个大棚内,十年前就用上了温室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从“经验种”到“数字种”。

看着平淡无奇,实则别有洞天。通过一个个传感器,光不够了,就能自动补光;温度高了,自动排风、开启湿帘;监测到下雨了,天窗可瞬时收到指令。几年前,大家都还在为“手机种菜”而欢呼,张侃早已是“甩手掌握”,用各种参数来控制生产管理。

“数字化可不光为了博眼球好看,主要还是节工省本、提高效率,同时为好品质保驾护航。尤其是优质优价,才能让数字化的投入有利可图。”张侃指着即将成熟的网纹瓜,一根藤条就结一个瓜,信心十足地说,“这个瓜,就是能比普通瓜的单价高出一倍多。”

据了解,眼下,萧山正积极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用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现在,主体实施智能化控制、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等项目,最高可获得审定投资额的55%补助。“数字种”已成为萧山都市农业的另一重风景。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农业 都市 朱观 观扬 萧山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