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绿色高质量发展青海大有可为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张周平

2021年06月24日 14:24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60截图20210624112742409

本报记者 王菡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指出,青海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要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又因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青海山脉纵横,峰峦重叠,湖泊众多,峡谷、盆地遍布,是中国乃至东亚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张周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实际上,为了建设大美青海,青海省人民不断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论断中汲取信心和力量。

生态文明思想为青海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1984年,张周平正式来到青海工作,见证了这些年来青海生态环境的变化。

“刚到青海工作,我就去了向往已久的青海湖,但遗憾的是和心目中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张周平说,当时牧民在湖周边的草地上随意放牧,草场退化严重。这让学习畜牧专业的张周平多少有些失望。

“青海湖周边还有很多无序种植的油菜花,所配套的灌溉设施也影响了青海湖正常的生态系统。”张周平告诉记者。

说起青海湖,不得不提的还有鸟岛。

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鸟岛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候鸟前来繁衍生息,蔚为壮观。

“20世纪60年代,鸟岛是个全岛,随着青海湖水位下降,变成了半岛,很多人都去捡鸟蛋,也造成了鸟类数量大幅下降。”

据报道,有专家预测,如果再不采取措施,鸟岛将在200年后消失。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张周平看来,生态文明的提出,使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追求。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青海发展的新空间。”张周平说。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这是总书记多年前对青海提出的重大要求,也是总书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精妙论述。”也是从那时起,青海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据介绍,随后,青海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致力于保护好“中华水塔”,推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5月14日,为维护周边生态系统,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岛景区和沙岛景区停止对外营业。

一组数据显示,青海湖水域面积为20年来最大,裸鲤资源蕴藏量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38倍,成为青海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成果之一。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普氏原羚由20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现在的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只左右;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有2条途经青海湖。50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草牧业引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今天的青海,生态地位无可替代,青海发展的种种,都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是青海的生态作为,更是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机遇。”张周平说。

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张周平一直在思考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在哪里。

“要突出主要矛盾,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由于青海省地处偏远、气候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科技研究及应用水平较低,缺乏与国家部委、周边省市合作的工作机制,工作合力尚未实现,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任重道远。”张周平说。

作为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张周平建议民主党派要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领域有所作为,他把目光投向了青海省草牧业。

“2000年,我在青海省畜牧厅工作,当时就如何缓解草原牲畜超载、提高畜牧业效益问题进行一系列调研,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牛羊‘西繁东育’工程的建议,得到批准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张周平说。

据介绍,牛羊“西繁东育”就是把牧区超载的牛羊长途贩运到农区通过舍饲育肥出栏的一种反季节生产方式。由于可以把草原牧区牛羊数量多的优势和农区饲草料充足、饲养条件好、交通便利、信息快捷等优势互补,进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因而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欢迎。

张周平离开畜牧厅后,却一直对青海的畜牧行业念念不忘。

张周平介绍,自2014年起,青海省被确定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创新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草原保护、牧业增效和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探索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为重点,闯出了一条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试验区建设,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到了961个,实现了牧区、半农半牧区全覆盖。其中,试验区试点合作社146家,126家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社员人均收入比六州其他牧民平均高四分之一。65%的合作社开办了社办企业,通过资源集约化、资产股份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组织化程度,实现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减畜不减收,有效解决了超载放牧和草场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助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张周平在介绍建设成就时仍然对当年的调研报告得到省委书记和省长批示一事兴高采烈。

今年5月,农工党青海省委又报送了《挖掘三江源地区乡土文化内涵助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报告,建议“十四五”时期,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国家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辩证地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生态和民生的关系,高度重视基于三江源地区乡土文化影响的生态保护与现代生态草牧业协同发展问题,着力提高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调研报告很有价值,是落实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新探索。建议深入系统挖掘并转有关部门在工作实践中宣传好、应用好。”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领导在调研报告上批示。

“好生态更要给农牧民带来好生活。下一步,我们要在如何把青海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方面继续做好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张周平说。

率先谋划建设碳中和先行示范省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和敏感区,又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率先在全国实现碳达峰不仅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重大意义的认识,而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张周平表示。

早在今年两会上,张周平就表示,青海要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高质量发展,青海大有可为。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青海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国一半的份额,为50%。青海经济可开发量达到10亿千瓦以上,仅相当于全国的1/5。青海的排放量在全国各省份中是比较小的,总体在3000万吨左右。

2016年以来,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年均降幅达9.7%。青海可以基于省内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清洁能源优势,打造成全国大型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和可再生能源输出基地。

张周平还建议,支持青海率先谋划建设碳中和先行示范省。通过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载体支持青海发展碳汇经济。通过支持青海公关清洁能源储能难题助力碳达峰目标。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扣减的具体措施细则。

“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成为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青海人民正迎来青海发展的黄金期,我们的道路正在越走越宽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牵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青海大有可为。”张周平说。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绿色 高质量 发展 青海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