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黑土滩由谁种草最合适?

2021年06月25日 15:38  |  作者:任理军  |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任理军

近日,媒体关于黑土滩的报道让若尔盖草原受到关注。黑土滩在藏语里称之为“沙纳赫塘”,是高原高寒草甸独有的一种生态恶化现象,其危害很大。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高原高寒草甸原生植被逐步消失,草皮融冻剥离,盖度降低、土壤裸露,最后成为“黑尘暴”的沙尘源。相关文献表明,上世纪70年代末期,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黑土滩面积就已超过5000万亩。

黑土滩的危害不亚于沙漠化。为减轻、缓解危害影响,我国很早就已开始着手黑土滩治理,但受制于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治理难题始终未能攻克。

黑土滩治理“一分种、九分管”。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管护,播种的草籽难以存活、生长,即使少量生长,也难以达到遏制、消除生态恶化的预期效果。因此,只有回答好“怎么种活草”这一问题,找到一条适合高原高寒恶劣条件、少数民族聚集等特殊条件下的生态环境治理道路,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力,才能找到了破解“黑土滩”治理的密码。

“怎么种活草”是个系统工程,包括谁来种、怎么种、怎么管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最关键的要搞清楚“谁来种”的问题。

2016年至2020年,若尔盖县共治理黑土滩138170亩,其中2019年至2020年共治理黑土滩97670亩,治理效果初步显现。综观若尔盖草原的治理之路,不难发现,为了破解黑土滩种草难问题,当地改变了政府主导的传统模式,激发草原主人维护优美生态的使命感,推动牧民积极和主动参与黑土滩种草。

草原是牧民世世代代的生存之地,他们骨子深处蕴含着对水肥草长等优美环境的感激和崇拜之情,对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切肤之痛。因此,由当地牧民来种草、让当地牧民把草种活,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又能够充分体现出牧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实现一举多得。

充分尊重地域特征特点,理顺谁种草、谁受益、谁管护三者之间的关系,让主人更加主动,让传统得到传承,才能有效解决黑土滩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推而广之,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需要理顺谁保护、谁受益、谁维护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者也是生态保护成效的受益者,实实在在的行动,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在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的过程中,应多措并举,让受益者深度参与环境生态修复全过程,切实见证生态环境的变化。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黑土 治理 种草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