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聚焦

资本进场机器人企业热情高涨

2021年07月02日 11:08  |  作者:孙琳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目前,公司研发的水下机器人‘仿真鱼’在国外销量很不错。而除了这些民用的小爆款,公司生产的400公斤级水下机器人已经可以满足国内江河湖海的所有需求。”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乔告诉记者。

在博雅工道公司展厅,记者见到了多款水下机器人,其中部分产品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事实上,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再到资金和技术门槛较高特种机器人,上天入海,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开始从低端向更尖端领域探索。特别是近年民营资本纷纷进入,不仅在技术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也加快了产业化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也助力我国机器人行业进入高歌猛进的时代。


■亿元机器人投资案例频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短时间让很多产业受挫,但机器人产业却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与青睐,机器人投资领域也同步趋热。

从公开的信息显示,仅6月以来,机器人领域就发生数十起机器人融资事件。其中,投资者不乏红杉资本、高瓴创投、深创投、小米集团、美团等,涉及医疗、家庭、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且融资额普遍在亿元以上。

如6月初,珞石机器人宣布完成2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集团和远翼投资联合领投。据珞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轮融资资金将进一步用于公司新产品的研发、行业应用推广以及商业化交付。就在6月,深创投还参与了智造物流机器人企业迦智科技完成B+轮融资。6月21日,全球首家云端机器人运营商达闼则宣布完成超10亿人民币的B+轮系列融资。

红杉资本对机器人的青睐与投资热度也不低。6月9日,家庭机器人研发生产商赋之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龙湖资本。不到一周,消费机器人公司乐森机器人也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也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

“需求即动力,受国内日常消费、工业应用等不同层次市场需求激发,机器人企业正越来越聚焦于通过技术研发使产品面向符合用户真需求、解决用户真问题的方向,以此寻求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红杉中国合伙人郭山汕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已经遍地开花,机器人企业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此次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生下,更是加速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升级,以便满足“机器换人”的需求,并倒逼机器人企业更快提高应用水平,在应用的广度、深度、高度上下功夫,可以预见,在资本的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工业机器人稳步增长

服务机器人大放异彩

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的命脉。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将愈发庞大。从相关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从汽车工业起步后开始渗透到一般工业,2020年我国非汽车领域的应用已占比超过70%。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工业智能化。

“对于部分制造业企业以及食品企业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企业产业自动化进程。疫情让部分海外订单需求波动较大,这意味着企业的用工需求也随之波动,如果实现自动化,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情况。”李群自动化创始人兼董事长石金博表示。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27届上海国际加工包装展机器人与自动化展区,李群自动化展位就展示了两款消费品加工与包装应用机器人:其中,“AP异型小包食品分拣装箱”配有吸盘夹治具,能满足企业对异型小包食品进行快速和精准装箱的需求,为企业智能化提供更多可能。另一款“日化瓶分拣理料线”可使生产线占地面积较传统生产线节省50%。

“可以预见,在受到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汽车、3C等几个主要购买机器人的行业销量增速放缓因素影响下,未来工业机器人在强需求的刺激下,还会稳步增长。”石金博表示。

而相较于工业机器人,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服务机器人领域更是大放异彩。“自去年以来受新冠疫肺炎情持续影响,‘无接触经济’凸显出其重要性,智能接待、无人清洁消毒、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需求增加,为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带来了新的需求,让服务机器人在各领域加速渗透。”达闼机器人公司创始人、CEO黄晓庆表示。

今年4月,达闼刚刚完成了2021年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最大融资。黄晓庆告诉记者,达闼作为全球首家云端机器人运营商,已将云端机器人这一概念变为了现实。“云端机器人”架构由“云端大脑”“神经网络”“机器人控制单元”和“机器人本体”组成,可以支持大量机器人高效运行。而达闼的云端大脑提供了机器人所需要的智能视觉、智能听觉和智能行动等AI能力,再通过遍布全球的安全高速的网络神经,将这些能力传输给远端的机器人控制器和各种各样的服务型机器人、智能设备本体上,从而实现迎宾、安保、清洁和售货等海量功能。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博韬也对服务机器人的热度深有感受,“从市场率先落地的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向家政机器人、养老陪护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对智能化要求更高的方向延伸,服务机器人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正在不断拓展,在家庭、公共服务、医疗等领域已经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应用。仅从康力优蓝自身来看,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线已经完整覆盖至类人型服务机器人、教育娱乐型机器人、智能家居型机器人、商用类人型机器人等全线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产品。”

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行业未来的一片蓝海。赵博韬透露,未来康力优蓝将继续深耕AI烹饪康养产业,瞄准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大力发展烹饪康养机器人。“公司在产品研发上将推出桌面版烹饪康养机器人、综合烹饪系统和自动投料、自动切菜的家庭烹饪工作站,未来还将打造融合智能烹饪机器人、智能烹饪工作站、康养与健康全方位服务、全屋智能物联、个性化家庭服务的智能膳养服务机器人系统平台。”

■行业发展“桎梏”仍待破除

市场需求强劲、资本纷纷入场,企业发展创新热情高涨,这些都为我国机器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但在风口之下,一些行业发展“桎梏”仍待破除。

“仅从云端机器人这个领域来看,目前仍存在着行业不规范、标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黄晓庆表示,“云端机器人和当年作为移动通信网络产业的新业务增长点手机的发展类似,因为云端机器人相关的技术研发、供应链、生产等耗资,肯定远高于研发智能手机,同时5G、AI、区块链、机器人的研发也需要大量精英人才,上游供应链的产业集群没有太多的铺垫,热度还没有完全形成,成本相应居高不下,这导致目前云端机器人产业上下游都面临着资金、人才、市场等多重考验,再加上疫情和贸易战等多个维度不同形式的冲击,机器人产业的崛起还需要更多努力。”

而对于机器人行业来说,“卡脖子”问题也仍然突出。

“中国机器人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仍然被进口品牌把持,根本原因还是国产机器人在技术和产品性能上仍然有差距。对于国内的机器人企业来说,必须力争在自主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据珞石CFO唐圣添告诉记者,珞石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在自主核心技术上不断投入,最早在机器人核心部件控制系统起步,实现了完全自主并达到局部领先水平,在开发第二代协作机器人时,珞石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100%的自研率,覆盖了控制系统、伺服驱动、扭矩传感器等一系列核心部件,使得整机性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具备了与进口品牌开展同水平竞争的底气。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对于机器人企业,我们就是需要踏踏实实钻研技术和产品。”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龙冬表示。作为有着北大基因的博雅工道也正是以此作为水下机器人技术攻关的核心密码,长久坚持。目前博雅工道公司已经申请100多项专利,估值近30亿元,计划明年申请科创板上市。

而技术创新只有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才能长久持续,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和产品过硬的同时还需要在成本上有优势,而这就还需要产业链的共同成长。

唐圣添表示,珞石持续地向上游供应商输出标准、反馈改进意见,同时也以投资等多种方式给予上游供应商资金支持,正是为了能够推动打造出有竞争力的国产机器人产业链。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只有产业链共同成长,才能真正上演国产机器人夺下市场主导权的精彩。”唐圣添最后说。


编辑:鲁雅静

关键词:机器人 服务 企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