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话说新经济>访谈

以激活数据生产要素 赋能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2021年07月05日 16:39 | 作者:骆沙鸣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未来五年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城乡融合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融合,即城乡产业、制度、基础设施、生态、公共服务融合与城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耦合。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我省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和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数字时代要通过加快城乡数据确权、数据资产化、数据流通交易、构建数据监管治理体系、通过大数据开发利用,以数据生产要素打通农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使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生产要素等生产力结构持续优化,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以数字实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数据动能更加澎湃,让数据红利更加普惠、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促进城乡两端要素市场流通与城乡繁荣,弥补城乡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的短板,以激活城乡数据生产要素。

微信图片_20210705162246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短板在于:城乡间的资源和要素流动不等阶,阻碍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乡村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大落后于城市,难于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农村数据等生产要素尚未激活,抑制了城乡产业融合和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缺乏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缺乏融合发展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矛盾。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危机挑战,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相互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包括数据生产要素在内的城乡资源要素平等流动互通,相得益彰。要充分激活城乡数据生产要素 ,改善城乡产业融合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势、能、策,通过数据不断被生产、加工、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价值,并参与价值的分配。 注重在生产环节、分配环节、交换环节、消费环节发力加快城乡深度融合。推动城乡数据要素融合与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平等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城乡科创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居民融合、生态融合等内容,使城乡“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这篇文章做得更好。建议如下:

(一)建立“三农”的大数据平台和交易平台,健全城乡产品流通网络。发挥数据的配置乘效性、流通自由性、要素催化性、效率增益性,放大农村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价值链流通中产生价值,使乡村社会迈向一个城乡网络化连接、“三农”数据化描述、六产融合化发展的数字经济新时代。将生态环保纳入城乡一体化行政管理制度中,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注重“绿色化规划引领、绿色化主题培育、绿色化产业升级、绿色化空间营造、绿色化制度衔接等”绿色路径,强化城乡绿色生命共同体意识,创造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营造有助于城乡融合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按照需求、应用、服务三导向理念,借力“新基建”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智慧乡村按照各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同时重视和加强农业劳动价值的分配制度正当性,有效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调动乡村消费潜能。

(二)要加快城乡数字政府建设,消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合理匹配城乡技术创新前沿与人力资本供给,积极推进“三农”数据化工程。加快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现代化转型,建立数据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协同联动,围绕产业链、整合数据链、连接创新链、激活资金链、培育人才链。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大数据生长周期表(目录制)、数据开放应用(清单制)等。开放“三农”大数据资源,激发供需两端的活力。提升“三农”大数据的标准化、准确化、完整化、治理化,克服信息孤岛短板,提高乡村治理能效和智慧农业水平。构建统一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出台城乡融合发展的更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和收益分配政策,提升土地资源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效率。加快城乡公众数字素养的普及和提升,加快城乡WIFI覆盖一体化,促进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蓝色旅游。哺育推广地域特色产业,鼓励激发地方发展内生动力,振兴小城镇和乡村经济。推进乡村人口集中、产业聚集、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缓解乡村人口流失和解决农村空心化。

(三)统筹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释放不同的空间承载功能,打造新型田园综合体,建立城乡融合的共生生态系统,形成城乡空间镶嵌、功能互补的发展共同体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财政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乡数字化融合”试点示范,建立若干现代农业技术数据标准创新基地和示范基地。将数据作为无形资产,列入会计目录、评估资产价值、投资转让、融资贷款等,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积蓄势能。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和农业物联网生态,推动智慧农业、农业电商和智慧供应链等发展,加快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现有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挥数据乘数效应,重构和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土地配置状况,创新创造农业新产品、新服务、新组织、新业态。确立新型的城乡户籍制度,出台鼓励和引导城市技术人才资金向农村流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工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工业还哺农业、城市还哺农村。

(四)“数字乡村”项目发展应更加侧重开拓“三农”领域增收渠道,打造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产业增值、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城乡融合的多元共赢格局。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乡村新基建投资,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环境。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农业现代化配套体系构建。完善“三农”大数据权属、公开、交易、共享等规则和机制,促进数据标准化、数据资产化、数据交易增值化。通过更加合理的确权与赋权、赋能的“共票”机制,更好地促进数据的流动与分享,激发数字农业的新动能。加快“三农”数据化、在线化、市场化的进程,探索成立我国“三农”数据交易中心,健全数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建立兼顾安全与发展的相关数据管理和保障体系。打通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通道,加快农村数据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为农村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均等化、便捷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包括乡村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信息服务需求在内的各种公众需求。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完善乡村的数据治理。

(五)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使得数据要素更好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包括城乡网络空间一体化的数字社会,以平台形式畅通城乡信息要素平等流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数字孪生”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逆流转型,使得乡村振兴共享数字红利,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智慧治理机制,构建数字城乡并联管理、数字城乡业务协同、数字城乡监管一体,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基本公共服务等化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地方政府可设立数字乡村专项引导基金,统筹推进“数字乡村”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三农”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进一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推动以“互联网+农业实体经济”为代表的淘宝村建设,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以精细化、智能化农业和农产品为圆心,以5G技术、互联网行业为基本载体,引导农村实现跨界、跨域的产业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避免农业同质化,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绿色化、高值化。加强“三农”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审计治理体系。建立数据流动态势感知、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等平台,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管水平,进一步释放农村数据资源的价值。深化乡村大数据开发利用,将数据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优势。综合运用法律技术、市场手段平衡安全发展和开放利益,支持构建农业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新场景,加快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塑数字农业新赛道,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发力农村新基建,打造农村数字生态,强化赋能应用,充分挖掘和释放各种应用场景中数据要素应有的资源价值。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附加值。

(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善数据要素供给匹配,寻求更多的现代农业和乡村治理应用场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三农”大数据的感知、预测、预警、防范,在数据治理乡村中发挥数据要素的倍增效率,促进数据要素驱动土地财政向数据财政转型。积极引导科技进步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防止城市对乡村的单向虹吸效应。加快农村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数字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以数字化更有效在城乡间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城乡人员流动更加顺畅。以改善乡村人口结构、文化教育、福利保障水平为着力点,围绕“数字化人力资本培育”,提升更多与产业数字化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就业能力,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办好家庭农场,利用乡村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以数据流吸引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促进数据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渗透、交叉重组的“黏合剂”。盘活乡村大尺度气象数据、农田的土壤墒情数据、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农村六产业数据、农民征信数据、农村科技能手和乡贤数据、农业“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相关数据、农村非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据、农村物流数据和民间信仰数据等乡村大数据,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加快数据资产化。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协一级巡视员) 

编辑:秦云

关键词:数据生产要素 城乡融合发展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