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用选择和奋斗升华你们的人生”

——致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的毕业生们

2021年07月07日 09:29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们迎来了自己的毕业礼。典礼现场,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用颇富文学气息的语言叮嘱同学们要爱党爱国、顶天立地、树德明智、奋斗创新,奉献于脚下这片热土。同学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一起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向党的百年华诞送上青春祝福。

曾勇

本期特邀:曾勇 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教育人看来,毕业典礼常常是他们最为珍视的给学生的最后一堂课。全国政协委员中多大中小学校长,我们的报道对象中也多各学段的公、民办学校校长。从校长的毕业致辞中,我们可以窥见教育工作者的梦想、追求和荣耀。

——编者


今天毕业的9636名同学中,本科生有4774人、硕士生有4552人、博士生有310人,其中,本硕博留学生有172人。你们每位同学在成电的独特经历,构成了成电绚烂多彩的毕业画卷,就像成电校园里春夏秋冬、岁岁年年与你们相伴的银杏、水杉、香樟、蜡梅、红梅,还有生命力顽强的“二叉树”。你们留在校园,并将伴随你们一生记忆的,是课堂的场景、实验室的艰辛、小组团队的氛围,挫折的沮丧、成功的喜悦,宿舍的夜谈(无论你们失眠了多少个夜晚)、食堂的味道(无论你们满不满意)、球场上的汗水(无论发生了多少次肢体冲突)、回响在校园夜空中的跑步声,成电讲台启迪人生的智慧、成电辩坛唇枪舌剑的精彩、成电舞台美轮美奂的享受,还有食堂师傅为你们准备的年夜饭和毕业餐,辅导员老师、心理老师和宿管阿姨为你们奉献的爱心,以及呵护你们健康的医护人员,守护你们安全的保卫队员,更有兄弟姐妹永存的情谊……一句话,你们留在成电校园的,是最美的青春年华。当然,还有女友或男友的身影。

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是母校弥足珍贵的儿女。如果毕业典礼是一场不会结束的欢聚,我愿意讲述或倾听你们每一位的成电故事。可惜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只能与大家分享你们中少数几位的故事。

你们当中,有一位物理学院的本科女生,普棉棉同学。她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最初想法,选择到位于嘉峪关的中核404基地工作,将以弱小的身躯扛起国防重任。还有一位女生,信通学院的本科生祁晓婷同学。她选择到新疆克拉玛依基层工作,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回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经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周千驰则是一位数次与西藏结缘的女同学,她曾因旅行和学业两度入藏,研究生学习期间也始终坚定自己赴藏工作的决心。今年毕业后,她将第三度进藏,希望用自己所学助力祖国边疆发展。公管学院的本科生张伊焘同学则放弃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的录取,选择作为一名选调生回到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家乡。她说,“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我贫困的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四位女生的选择升华了她们的人生,她们是众多电子科技大学学子献身国防、基层、边疆和艰苦地区的代表,是电子科技大学学子中的巾帼英雄,是学校的骄傲,让我们向她们致敬!

你们中有一对情侣,他们是英才学院的于劲松同学和信通学院的姚迎奥同学。劲松同学本科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奖励和荣誉,还曾担任班级团支书、校院朋辈导师,受邀参加大型青年互动分享节目“成电青年说”,并以优异的成绩直博上海交通大学(无线通信方向)。迎奥同学本科期间则获国家奖学金、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O奖)、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奖项和荣誉。她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参加科研实习项目,并最终选择赴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网络安全方向硕士。

还有一对情侣,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蔡经纬同学和叶雯静同学,他们分别是本科2017级集成电路四班的班长和副班长。经纬同学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和唐立新奖学金,担任新生骨干训练营导生,获“成电杰出学生”称号。雯静同学则获国家奖学金,担任2020级集电六班导生、辅导员助理。他们两位分别以专业第一和第二的成绩同赴清华大学深造。

这两对情侣是成电学子中既学业精进、全面发展,又收获爱情的典范。所以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在自己人生的内存中,给自己,给至爱的人,也留够足够的“空间”。让我们为他们祝福!

我还要提到三位博士生。一位是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超同学,深耕基础材料研究,他关于量子金属态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上,是我校首次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在我校实验室完成的原创性成果,并入选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第二位是电子学院的舒一洋同学,致力于超宽频射频/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2篇有“芯片奥林匹克”之称的ISSCC会议论文,其中一篇是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射频集成电路领域唯一入选ISSCC2021的亮点论文。还有一位是机电学院的尼日利亚留学生Bamisile,在成电攻读博士期间,在新能源与智慧电网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系列创新性论文,入选成都理工大学的“珠峰人才计划”,即将被成都理工大学聘为正高级研究员。这三位同学,都是“成电杰出学生”称号获得者,是成电学子中顽强拼搏、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榜样,让我们为他们而自豪!

同学们,在电子科技大学求学的时光,你们和祖国同行,与学校共进,见证了学校迈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目睹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况,亲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梦想成真。特别是在令人难忘的2020年,成电师生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以主动担当、踏实作为的精神书写了成电人的战“疫”故事。

同学们,你们即将扬帆起航,踏上人生新征程。你们面对的“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你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拥抱未来,值得深思。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殷切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你们的师长,希望大家把个人的成长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成电智慧和成电力量。下面,我讲三点,作为对你们的临别赠言。

第一,做“顶天”者,心怀家国。传承红色基因,惟祖国与信仰不可负。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成电是一所拥有红色基因的大学,在艰辛求索、筚路蓝缕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无私奉献、呕心沥血,才有了成电的诞生和发展。我们的老校长顾德仁先生26岁时放弃了在美国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1954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作为创业者的顾先生来到新组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担任无线电系主任。在此后的日子里,顾先生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我国电视技术的攻关,是我校信号、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第一批从事电视技术研究的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你们现在每天都能观看的、家家户户都有的彩色电视能得以播放,正是我们的顾老校长带领其团队牵头攻克的科技难关——20世纪70年代初,顾先生被委任当时的国家重要项目“十四省‘彩电大会战’”项目攻关组技术总负责人。自行设计、自行加工、自行安装、自行调试、苦干巧干,不畏干扰,坚持科学的技术路线,历经近三年时间,顾先生带领电视团队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与全国同行一道,让广大人民群众终于观看到了中国人自己的彩色电视图像!然而顾先生却始终保持勤俭朴素的本色,他担任校长期间,到北京出差,还坚持坐公交车去办事。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老一辈共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与风骨,他们坚持科技报国,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鞠躬尽瘁,为民族电子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今天的你们,要继续仰望星空,走在科学前沿,破解影响世界和人类发展的科学尖端问题;更要坚定信仰,承担使命,产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一流科研成果。期盼你们鹰击长空,放手拼搏,与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二,“立地”扎根,实干实学。小我融入大我,惟初心与使命不可忘。

同学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同时也将着眼新中国成立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亲历“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新时代青年,你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际遇和光荣的时代使命。希望越来越多的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志存高远,自觉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服务国家和人民有机结合,把论文与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做“平凡岗位”上的“不凡英雄”。

今年33岁的刘沈厅校友,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后,放弃公派留学和留校的机会,于2016年底回到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做起了职业农民,创办了家庭农场。他把科技引入柑橘种植,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2020年,农场第一年挂果就采收30万斤,实现收入135万元。目前,刚刚获得“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的刘沈厅,正忙着筹备自己的第二家农场,他还准备联合政府、高校和农户,共同发起“双百”计划——培养行业带头人100名、影响100名大学生服务“三农”。

同学们,你们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深深扎根祖国土地,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希望你们心怀“国之大者”,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三,树德明智,开拓创新。实现个人价值,惟奋斗与自强不可怠。

在学校最新一期的“党史故事汇”节目中,邀请到的是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杨万麟教授。1962年,年仅17岁的杨万麟考入我校无线电系导航班。1984年,他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雷达理论和技术,从此走上了雷达研究的道路。当时美国正在研究一种新型成像雷达,杨老师废寝忘食地学习,仅用10个月就掌握了这种新型雷达的核心技术,并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1985年9月,从宾州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祖国,在此后的多年里,杨万麟教授带领我校雷达与定位团队,在国防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今,虽然年已76岁,他仍然坚持科研,为国防科技贡献智慧。同学们,你们在今后的道路上更要加倍奋斗努力,勇于创新,在人生历程中实践良知美德,实现个人价值,去完善自己最为独特的生命体验。

同学们,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希望你们顶天,敢与高者攀;立地,敢与强者拼;树德,敢与速者竞!明天你们就要背上行囊,带着对人生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还有早已烙印在你们内心深处的“求实求真、大气大为”校训精神,走向远方。每当你们想“躺平”时,在电子科技大学度过的日日夜夜,将成为你们再次站起来的动力!希望同学们以民族复兴的步伐为节拍,以不懈奋进的青春为旋律,谱写新时代的命运交响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此文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给毕业生的致辞,编发时有节选,题目为编者加。)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同学 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