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全球首颗!这颗“星”为何如此神奇?

2021年07月07日 14:4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每天都能看遍全球的日出?这不是在做梦,而是刚刚“上岗”的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的主要工作内容。

7月5日7时28分,风云三号E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的第五颗卫星,也是世界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被誉为开启新征程的“黎明星”。

微信图片_20210707143817

△7月5日7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对于气象监测来说,风云三号E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介绍,风云三号E星的首要任务是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满足时间和空间要求的全球观测资料,改善初始场,提高预报时效和精度。

风云三号E星在轨运行时,会在约800公里的高空绕南北极飞行。在这一过程中,风云三号E星始终位于晨昏轨道上,追逐着黎明的方向。而此前,卫星观测时间集中于上午10时和下午2时左右,每6小时观测同化时间窗内全球总有2—3条轨道的卫星观测空白区,无法提供全球覆盖的数值预报初始场观测。

微信图片_20210707143827

△风云三号E星模拟在轨图。资料图片


“也就是说,之前全球都只有上午星和下午星,可以观测全球85%左右的区域。加入了晨昏轨道之后,就能够覆盖100%。”张兴赢介绍说,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后,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上午、下午、晨昏轨道三轨道组网气象卫星的国家。

这颗神奇的“星星”还自带了不少“黑科技”!据张兴赢介绍,此次风云三号E星装载的11台遥感仪器中,还包含了风场测量雷达、太阳辐照度光谱仪、太阳X射线极紫外成像仪三台全新研制仪器。

“风云三号E星不仅弥补了晨昏轨道气象卫星的空白,更是一颗搭载了诸多新技术的创新卫星。”采访中,张兴赢一一列举:光学微波组合的三维大气探测、主被动结合的洋面风场探测、低光照下的微光成像、太阳和电离层综合观测……

“这也代表着中国气象卫星科技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张兴赢说道。

科技的最大价值终将体现在惠民。作为国际上第一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E星的观测数据可用于支撑和改进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预测、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它还具有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重要数据等作用。”张兴赢说。


策划:李木元

导播:宋宝刚 周通

记者:周佳佳 王亦凡

主持:刘佳政

摄像:谭天啸 贾冬 刘冠雄

视频:刘佳政 余妍(实习)

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 周佳佳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全球 风云 三号 e星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