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杰: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 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1年07月09日 22:29  |  作者:王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9日电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能源环境和生命健康三大可持续发展领域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中药的应用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效,不仅成为中国经验的重要特点与亮点,更成为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方案。”日前,在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 共同守护人民健康”主题座谈会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杰如是说。

1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一至四届理事、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周杰 

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学者,周杰谈了几点体会和建议:

第一,“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所有人的福祉”是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十七个大目标之一。中医药就是通过倡导预防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实现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密集出台了很多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举措。经过这次抗击疫情,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不仅是这次疫情防控的法宝,也是实现中医科学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西医结合自上世纪提出“中西汇通”概念以来,至今还停留在概念和定义上的争论,中西医究竟如何更好结合仍然还在艰难的探索中。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来看,中西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是可行的,实际上,在精准医学、预防医学、功能医学、再生医学等西医的前沿领域都有很多中医的影子;但从方法论来说,中西医结合是需要多学科知识为基础,需要跨学科的创新思维和跨界人才,需要以“提高临床效果”为目的的大量实践。当前,我国推动中西医结合战略不能仅局限于一纸红头政策文件,更需要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在执行层面更需汇聚多方力量,建立盘点机制、政策评价机制才能行稳致远。

第二,“科学、技术、创新”是促进SDGs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西医西药经过现代科学的研究积累,从机理、微观入手,逐渐形成了诊断指标量化统一、治疗方案明确、药物质量稳定可控、药效指标明确的现代医学诊疗体系。而中医药却没有在此时期内形成与西医西药相当的医疗体系。中医科学化的口号提出了近百年,时到今日中医应该说仍然没有完成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的过渡,在国际上还被称之为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而西医已经从传统医学进化为现代医学,成为当今的主流医学。科技创新是战胜疫情最重要的力量。这次疫情给中医和西医创造了同台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局面,在西医深刻反思循证医学缺陷的背景下,我们中医要尽快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药以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现代科学语言将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讲清楚、说明白。中医学作为人类向疾病做斗争的自然科学,理应成为现代科学系统中的一员,并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前进,既然是一门生命健康科学就要靠科学性来取胜。

第三,“人人享有优质的基本保健服务,人人获得安全、有效、优质和负担得起的基本药品和疫苗”是SDGs169个小目标之一。中医药是全民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中国国家特色与优势的突出点。我们讲传承精华,意思是要注意扬弃糟粕的东西,守正创新,不是坚守正统,师古泥古,守的是经过实践和科学检验正确的东西。目前,中医流派林立,知识、经验非常个性化,这导致知识、经验的传承-学习困难、临床应用困难、循证困难。因此,一方面,必须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对中医望闻问切的4诊形成系统整合的量化诊断指标或诊断模型,对病人的病因病机作出统一的判断,例如脉诊仪,舌诊仪等就是在不失中医诊疗思维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中医诊疗模式“标准化”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必须借助真实世界研究(包括数据和证据)等,从中医优势病种入手,如疑难病、慢性病等,结合量化诊断指标或诊断模型,提出明确有效的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案。建立可复制、可“下沉”、可循证的中医诊疗体系对于建立中医药普惠发展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SDGs所倡导的生产消费方式。我们要根据这一准则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从中药材资源来看,过去中药多数是天然药品,中药香味很浓,现在中药人工种植的多了,而且施用化肥、农药,使药效下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医的疗效。我们要认真研究药用植物的科学栽培、科学采集、科学加工的方式方法,结合分子生药学等多种科学手段,对道地药材种植质量从源头进行控制,从而使中药材生产实现工业化;从中成药来看,近些年中药新药获批上市的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存量品种又呈现低水平重复现象,因此,除了加快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外,还要借助大数据、真实世界数据、上市药品再评价等对中成药品种优胜劣汰。特别是中药院内制剂,既是中医临床精华的“集中体现”,又是中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应该大力发展并实现跨区流通,更好地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从保健品来看,在药食同源目录管制下,发展中草药类的食品限制较多,而中草药保健食品则应大力鼓励发展的方向。与国外的植物保健品多为单方不同,我国中草药保健食品多为复方组成,特色鲜明。国外对保健食品上市基本是备案制,和药物上市的要求有本质不同,因此可以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先行军。总之,质量可靠的中药材和中成药,标准统一的诊疗方案、大量可专业使用中医药的医务人员,是中医药大规模普及应用以及产业振兴发展的前提。中医药通过全产业链创造价值,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作出应有贡献。(文/王珊)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中医药 中医 实现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