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人物

愿做扎根边疆的一棵“胡杨”

2021年07月14日 16:12  |  作者:张惠娟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远在祖国边疆基层的年轻干部陈东男专注地守在电视机前,内心颇为激动。“七一勋章”获得者名单里,将青春热血抛洒在基层的青年脱贫干部黄文秀的名字和事迹,一直感动着他。

和黄文秀当初的选择一样,2019年7月,陈东男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后,作为第6批阿克苏地区招录内地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将青春的选择和新疆密切联系起来。在新疆库车市齐满镇代尔瓦扎铁热克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岗位上,让青春闪光。

日前,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21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征集评选结果,陈东男被评选为“基层就业大学生典型人物”。这位从浙江大学走出去的优秀毕业生,让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校长颇为自豪。在罗校长的推荐下,记者走进这位青年小伙子的精神世界,记录下他在基层中历练闪光的青春。

边疆基层,需要这样的“后浪”

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大学之初陈东男就报名参军入了伍,在军营里得到了身体和灵魂的双重锻炼。退伍后返回大学,他开始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一心想创业的他,计划毕业后去日本考察学习海产养殖。按照这个规划,大学的每一步走得很扎实。毕业之际,当他把签证、护照等一切都准备妥当时,才发现人生的十字路口其实充满着未知的选择。“东男,今天打电话给你来主要是想征求一下你对报考新疆基层公务员的意见,新疆的基层乡镇需要一大批你这样的‘后浪’。”毕业前,辅导员的一个电话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毕业后的去向。

“去新疆?之前旅行都没去过的地方啊,那里到底是什么样的?骄阳似火的戈壁滩?一望无垠的大沙漠……”老师的一个电话,让陈东男的脑海里勾画出印象中对新疆的素描。对这个选择,颇有几分犹豫。毕竟,那时除了去日本参观学习的签证和护照完妥外,他参加的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也已经通过了笔试。

后来,老师的一番分析,让他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选择。确实,创业积累的财富和江浙沪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求,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优秀学生干部、中共党员,祖国辽阔的边疆可能更需要。“这是时代赋予这一代年轻人的历史重任。”老师的这句话,让他内心澎湃起来,联想起军营时那一身迷彩装,摸摸胸前的党徽,陈东男的脑海中,对参与新疆的蓬勃发展开始有了憧憬。

说服自己的内心或许是一瞬间的事情,但说服家人却并不容易。“你放着上海公务员的大好前途不要,创业挣钱的机会不抓牢,为啥非要跑去新疆这么偏远落后的地方?”面对这样的质疑、劝说,他并没有退却。就这样,伴着盛夏的酷暑,陈东男毅然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那边等待他的是什么样的考验,其实临行前陈东男的内心也没底。但直觉告诉他,这个选择没错,值得去。“趁着年轻,遵循内心的召唤,去基层锻炼一下吧。”这是前往新疆报到的路上,陈东男对自己的鼓励。

“青春之歌”带着泥土的芬芳

刚到新疆,干燥的气候首先给了陈东男一个“下马威”。毕竟,从小习惯了南方温润的气候,如此切肤地感受这种燥热,一开始真的很难适应。初到阿克苏的一两个月,陈东男经常流鼻血。“有一次在寝室睡觉,迷迷糊糊感觉有热流在脸颊上滑过,吓得差点被呛到。”陈东男说,这种干,就好像将自己搁置在烤箱中。基层调研,行走在田间小路上,脸上和胳膊上的皮一块一块地往下掉,整个人黑了一圈。

这个经受过军营锻炼的南方小伙子没有被困难吓倒。短暂的培训结束后陈东男被分配到库车市齐满镇,成为一名南疆的基层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公室担任负责人、在全镇范围内参与主题教育的工作经历,成为了他入职两年来最难忘、也是终身受益的时光。在这里,陈东男与其他三名同事时常加班加点地筹划主题活动、整理印证材料、参与活动实施和成果验收。为组织现场会他们好几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为节省时间,饿了馕泡水、困了手扶桌;大年三十的晚上都是在办公室加班到清晨6点。但他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每每提起这段工作经历,陈东男都会笑着说:“那一阵子,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我的成长融入到血脉里,与生命相连,让我每次遇到困难都能绝地反击,勇往直前。”

由于出色的表现,陈东男被任命为新疆库车市齐满镇代尔瓦扎铁热克村党支部副书记。出生成长于农村的他,和基层群众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很快就与这里的老百姓打成了一片。为了能更好地交流,他每天坚持自学维吾尔语,在脱贫攻坚普查入户走访过程中用维吾尔语与村民进行简单交流时,村民们总会对他格外亲切,待他如同家人一般。让陈东男至今内心都感到自己存在价值的经历,是一次在包联贫困户家里,一位维吾尔族大娘把他揽在怀里,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小时候没有意外去世,现在也该有你这么大了,孩子,我是党员,感谢党和政府把你送过来了,以后你就做我的儿子,好吗?我想以后每天都能做饭给你吃,孩子。”此时陈东男哽咽但坚定地回答:“吐尼沙汗妈妈,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从此,陈东男在那里有了一个“新家”。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陈东男走遍了辖区内所有的贫困村,并在下村入户的过程中,和80多户贫困户成了好朋友。自从这些纯朴老乡走进他的世界,他日常生活中操心的事也多了起来:阿吾提现在病情如何,上次买给他的拐杖还能用吗?艾莎家的牛生了没有,小牛犊子能不能养得活?再那甫汗的煤有没有烧完,今年过冬的衣物够不够暖……他深信“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里就装满多少真情”,只有不断深入村组、解难纾困才能真正走进贫困户们的心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妈妈,放心,这边的群众对我可好了”“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大新疆”……这是陈东男和家人及女朋友视频电话中经常说的话。看到他在当地干得热火朝天,家人对他当初来到边疆的选择,也慢慢接受了、支持了。每次看到盐碱地上倔强成长的胡杨树,陈东男内心都会充满激情。他说,作为祖国边疆芸芸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在付出的同时,可以给更多人带去他们所需要的能量,感觉很充实、很幸福。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新疆 青春 毕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