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绿·能源

浙江海宁率先建成工业园区级“新型电力系统”雏形

2021年07月19日 09:22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浙江7月19日电(记者 王硕)7月16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论坛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来自政府、高校、知名企业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与代表共聚一堂,围绕电网转型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如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以及如何促进“双碳”战略转型发展等话题开展交流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邱爱慈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仍存在对电力平衡支撑能力不足、调峰能力不足以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新能源接入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而弹性电力系统是应对以上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她建议要基于“研究基础理论、攻克关键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三个层面,通过开展弹性电力系统相关标准与理论基础研究、发展弹性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政策引导推动弹性电力系统相关项目落地、推动和优化弹性资源开发利用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本次会议在海宁召开其实颇有深意。在弹性电力系统建设方面,浙江海宁已经作了一系列探索。

据了解,经过十多年培育,海宁新能源产业形成了集光伏、风电等生产、应用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光伏产业集聚区之一。上半年,海宁在全国首个城市能源互联网项目基础上,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首域示范,打造“首域十八景”。

GetAttachment

先试先行 雏形初现

从空中俯瞰海宁市尖山新区,大型企业屋顶几乎都铺满了光伏板,连成片的蔚蓝屋顶犹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

今年3月,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全省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建设示范区”在尖山新区挂牌成立。

示范区成立3个月来,成效显著。

在电源侧:在全省率先建成的光伏群调群控系统,将上百座屋顶光伏发电站化零为整,成为一座“虚拟电厂”。在此基础上,尖山分布式光伏容量从22.4万千瓦增长到24.2万千瓦,增长8%。在电网侧:通过配电网改造,实现了配网自动化100%全覆盖。依托换流站和能量路由器,建成了全国首套多端口直流微网。在负荷侧:尖山新区出台全省首个电力需求响应地方补贴政策,吸引了347家企业100%签约。更有2.18万千瓦时秒级可中断负荷,确保在电网遭受重大冲击时能快速切断负荷,保证大电网的运行。在储能侧:投运全省首个用户侧“光伏+储能”项目,形成了线路级、微网级、移动式等多场景储能综合应用体系,总装机达到1500千瓦。

6月30日,海宁尖山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正式上线。至此,全国首个工业园区级“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雏形在海宁率先建成,实现了电源、电网、负荷(用户)、储能四侧资源聚合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市场驱动 加速企业低碳转型

5月14日,浙江首个地方性电力需求侧响应补贴政策在尖山新区出台。

“电力需求响应简单来说就是,当出现供应缺口时,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电力客户短时减小用电负荷,政府再对这些主动让电的企业进行补贴。”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袁力解释说。

而尖山新区在省级补贴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地方固定补贴。

时值酷暑,正是用电高峰。“如果电网突发应急情况,需要我们分钟级需求响应,参与响应的10台非重要设备可以在30分钟内停止运行,可释放1500千瓦的运行总功率。”海宁永力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测算,按照现有补贴政策,在省补2.4万元的基础上,企业还可获得1.2万元的地方补贴。目前尖山新区的347家企业已全部签约,可调节负荷9.8达到万千瓦。

同样,光伏+储能新政一出台,不少企业就跃跃欲试。5月24日,浙江首个用户侧“光伏+储能”项目——海宁尖山的和金电子“光伏+储能”项目正式通电投运。该项目安装光伏容量800千瓦,配置储能100千瓦/276千瓦时,投运至今总收益超过1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接近百吨。

5月26日,尖山芯能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接入光伏群调群控系统。电气负责人邱华林告诉记者,“电压波动明显比原先降低不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压更稳定,电能质量明显提升。高质量的电能质量下,良品率提升了近5%。

这看似简单的数字提升,意味用更少的原料、更少的能源就能生产更多更优质的产品,这是企业实现低能耗高产值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尖山模式”探索能源技术新路径

尖山新区是我国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同时产业以工业为主,共有规上企业150多家。2020年总产值404.17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末,工业产值将突破1200亿元,成为一座“万亩千亿”的现代工业新城。

通过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前每年可消纳尖山新区本地新能源发电量5亿多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按照每月用电200度计算,足够20多万户家庭使用一年,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居民年用电量,折合年节约煤炭20多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作用由“替补”转向“主力”愈加突出。

目前,以“尖山模式”为代表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推高质量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脱钩”的新模式,正在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逐步推广。

如今,晶科能源、正泰新能源等光伏龙头企业已在海宁落户生产,还有总容量650兆瓦光伏电站和50兆瓦陆上风电场。

“我们将积极培育招引一批与新能源密切关联的光伏、氢能、电池等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海宁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海宁正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完整、应用广泛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链,并积极探索滩涂、尾矿、河道等光伏互补新模式,力争把海宁建设成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示范市。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绘就绿色低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进的路线图。”国网嘉兴供电公司总经理段军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将为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提供清洁低碳的能源动力,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不竭动能,为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嘉兴智慧”和“嘉兴样板”。

编辑:秦云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 海宁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