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绿色”生产 “金色”丰收

——盘点青岛夏粮丰收背后的数据亮点

2021年07月20日 16:34  |  作者:郝凌峰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春争日,夏争时。在全市340万亩夏粮颗粒归仓之际,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公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全市今年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夏粮丰收背后自然有着政策、科技、良种、良法等诸多因素,而仔细盘点之后,一组数据尤其令人瞩目——全市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近10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3%,其中小麦、玉米机收机播率99.5%以上,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率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以上……

  

传统模式1亩的用水量现在可灌溉1.5亩的粮田


——水肥一体化引领绿色生产模式


青岛作为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年度农田灌溉用水量仅占全省总用水量的2%,而粮食产出却占到全省的5.6%。可以说,从先天不足的缺水地,到成为山东产粮的主战场,水肥一体化引领的绿色生产新模式,让青岛走出了一条高效、节能、丰产的绿色新路子。

在平度市青丰种子有限公司小麦试验示范基地里,副总经理代小雁介绍,过去用塑料软管方式浇灌小麦,每人每天只能浇5亩多地,2000亩小麦浇一次需要用400多个工。现在劳动力短缺、水资源紧张,所以天一旱就发愁。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后,每人每天可灌溉40亩以上,效率是传统软管灌溉的8倍多。

“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实现了无畦背种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5%至10%,增产5%以上。”代小雁说。

从2001年开始,青岛市农业农村部门集聚多方技术力量,协同开展高效灌溉节水技术攻关。历经10年探索与创新,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粮食生产新模式成为推动青岛绿色生产的新动能,实现了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关键作业环节的定量化与机械化,有效破解了水资源制约,同时解决了小麦中后期追肥难的问题。

“现在青岛的粮食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引领青岛小麦2018-2021年连续4年在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上实现750公斤以上超高产水平。”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副主任李松坚介绍。

以水肥一体化引领的绿色智慧农业模式,在青岛已趋渐成熟。通过植保无人机作业,农田的农药使用量可以减少30%以上;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装备,实现亩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青岛正在铺就一条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更匹配的科技化、智慧化的绿色农业新路子。

  

全市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00个,绿色防控面积达450万亩次以上


——生态防控打造绿色植保体系


大风、降雨、低温,今年春季,特殊的气候条件让小麦条锈病来势汹汹,当时正值小麦抽穗期,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关系到夏粮收成。青岛迅速反应,精准施策,突出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狠抓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全市80多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防控,防治面积246万亩次,其中无人机飞防150余万亩次,以最快的速度遏制住了疫情传播,让这场堪称30年来爆发势头最为严重的条锈病疫情在发生初期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说是守住了小麦落黄前防控的“最后堡垒”。

疫情的完美防控得益于青岛多年来稳步健全的重大植物疫情防控长效机制。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生态防控”为中心,以长效防控为目标的绿色植保体系,力求在降低人力成本和化学药肥使用的同时,更好地护航庄稼生长,保障粮食安全。

目前,青岛已培育各类备案植保专业组织67家,植保无人机、新型施药机械得到大规模应用,日防控作业能力达到47万亩,农药使用量减少了、成本降低了,产量提高了。“我们的目标不光只是对农业生产端的绿色生态打造,更希望通过长年的绿色防控,让庄稼少用农药,让消费者一提到青岛农产品,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生态、绿色。”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植保部负责人王连刚向记者介绍。

各种绿色环保新技术也在各防控环节当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创新利用害虫“灯诱”“性诱”等理化诱控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市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00个,绿色防控面积达450万亩次以上,总体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改变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传统方法,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

  

全市农用北斗终端农机保有量1000多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3%


——装备升级构建精准智慧农业格局


在青岛西寨农机专业合作社智慧农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等重点机具17台(套)新安装了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信息装备,新引进示范高效成熟智能装备35台(套),大大提高了农场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

“智慧农场以小麦生产种植管理为靶向,多途径开展试验研究,探索制定出标准化的智能生产管理技术路线和操作规范,为大面积普及推广提供可复制样板。”李松坚说。

据了解,智慧农场内利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小麦联合收获机、播种施肥一体机等农机装备,从最初播种到最后收获实现了智能化作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业精准度。配备的植保无人机每台每天作业量可达300-500亩;应用精量播种机,降低种子使用量33%左右;建立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方便动态实时调整生产计划……

2021年,青岛在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结合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智能农机、智慧农业上做文章,加强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技术融合发展,全市农用北斗终端农机保有量已达到1000多台,植保施药机械9000余台,植保无人机1000多架,基本构筑了“地上+地下+低空”的立体作业局面;以智能化发展赋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有效破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难题,持续推进传统农业向精准智慧农业转变。

  

有机肥成本从每亩800元降至200元,化肥用量降低15%以上


——多效堆肥串起绿色生态链条


2020年秋天,即墨区移风店镇的玉米地里,两台铲斗车和撒肥机正忙碌地工作,黝黑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堆肥从出肥口喷薄而出拥抱大地,为即将播种的冬小麦铺下丰收的温床,这就是青岛近几年大力发展的新型生物多效堆肥技术。

2019年开始,青岛立足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思维,在主要粮食作物上试点推广新型生物多效堆肥技术,并在即墨区重点应用。这些曾经闻起来臭、看起来丑的农业有机废弃物,经过好氧堆肥发酵处理,现在变成了“香饽饽”。据统计,多效堆肥将农民使用有机肥成本从800元/亩降低到200元/亩,化肥用量降低15%以上,小麦的病虫害率也大幅降低,土壤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走出了一条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对先后流转的1200亩土地实施‘农牧结合’生态耕作,将生态种植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秸秆加工后作为畜牧饲料,生态营养型饲料既保证了牛奶的质量,也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每头奶牛产奶量由原来16公斤提升到32公斤左右。农作物秸秆除了供应饲料外,其它的用来还田,改善土壤质量,有机肥培育有机作物,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怡禾家庭农场场长王志涛深有感触。

近年来青岛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提速,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青岛市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连续三年将规模化的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纳入了市政府市办实事,配建率达到100%,粪污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0%,建设标准地膜示范区20余万亩,示范区内当季残膜回收率达到85%……

“农业生产是一场资源仗,是一场技术仗,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赋能夏粮生产,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百亩示范方亩产达到752公斤的超高产水平,带动全市夏粮实现单产总产双创历史新高,粮食‘绿色增长’成效明显,为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出新路径。”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由翠玉表示。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绿色 农业 青岛 防控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