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循章建制依法治市换来繁荣盛景

——福建省厦门市法治政府建设见闻

2021年07月29日 15:24  |  作者:李秀萍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7月6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在该市湖里区兴隆社区宣告流动养犬办证服务车进社区百日为民服务活动圆满结束。自3月28日起,流动养犬办证服务车先后开进165个社区,出动2000余名工作人员,累计免费为9740只犬只免疫接种、植芯办证。

虽然流动养犬办证服务活动已经收官,但厦门市养犬办证却更方便了。目前,该市农业农村、公安部门在岛内思明、湖里两区统一设立的养犬免疫办证一件事联办窗口和24家宠物医院可以“一站式”免疫、植芯、办证,全市400余个“e政务”便民服务站可以激活领取电子证,全程免费办、网上办、就近办。

见微知著。厦门市在福建省首创的智慧养犬管理系统,只是近年厦门市全面强化依法治市的一个缩影。作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之一,福建省厦门市各部门同心同力绘就依法治市同心圆,逐条对标《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法治市循章建制,终于成就今日和谐鹭岛平安繁荣盛景。

  

简政放权 服务当先


在厦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并非空言。“一件事改革”,在厦门市意味着丰富内涵。

辖区渔民老旧渔船改造办证,一度是厦门市渔民办事的堵点、痛点。为此,厦门市着手推动小型渔船“四合一”并联审批改革,多个事项办理实现一份申报表格、一套申报材料、一套审批文书、一套档案资料、证照一次送达。2021年4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更进一步,将“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增至6个,创造性围绕渔民“我要拆解注销”“我要卖船”“我要买船”“我要造船”“我要换证”“我要变更证书”“我要补发证书”“我要更新改造”等办事需求场景,将繁杂事项整合优化,渔民只需按需求提出一次申请即可。据初步统计,申报材料压减幅度高达40%至70%不等,渔民和基层办证部门皆大欢喜。

2021年5月,厦门市司法局汇总公布全市各区、市直各执法部门取消的各类证明事项241项。其中,6个区取消97项,市直各执法部门取消144项;另有厦门市保留证明事项转取消5项,“减证便民”工作落地落实看得见、摸得着。据悉,目前厦门市98%的审批事项网上可办,“一趟不用跑”事项达2464项。“e政务”全国首创刷脸认证便民服务模式,覆盖129项高频事项,总办件量超过410万件。“多规合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经验全国推广。

流动摊贩治理难题,是困扰各地城市治理的痛点,收与放、堵与疏之间分寸拿捏难。但是在厦门市,这个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厦门市坚持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统筹兼顾,下好就业、民生和城市管理一盘棋,创新推出“引摊入点规范经营+联合执法清理整治”模式,有序推进“摊规点”建设,既有效破解流动摊贩治理难题,又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生计问题,同时也方便市民群众生活。全市共设有各类“摊规点”88处,提供摊位3728个,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为近4000户贫困家庭解决生计问题。管理服务用心精心、群众舒心放心、经营者安心开心,这样的管理模式得到各方一致认可。

  

诉非联动 多元调解


在厦门市基层治理工作中,诉非联动机制,是一个高频词。“诉”即诉讼,“非”即非诉讼,“诉非联动”,即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机制联合解决纠纷。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是《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明确规定的重要内容。厦门市在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方面先行先试、做成做好,其间无数亮点亮色可圈可点。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黄鸣鹤深谙理论与实务,致力精研乡土社会传统调解资源的激活问题多年,一路参与并见证厦门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地方实践与地方立法过程。

“村狗不叫”,这是黄鸣鹤介绍厦门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时常说的一句话。何谓村狗不叫?意即:调解员为熟悉情况,总往村里跑一跑,总到当事群众家里坐一坐,去得多了,村里的狗都熟了,总摇尾巴欢迎,再也不叫了。黄鸣鹤告诉记者,“村狗不叫”的现象背后,是多元化调解的厦门实践,积累起许多接地气的经验,比如公序良俗、交易习惯、村规民约、行业惯例等习惯在纠纷解决中的运用,以及无讼社区创建和心理咨询师专业辅导在离婚案件中的引入等。

2019年春节后,陈明哲被厦门市海沧区司法局指派到东孚司法所工作,成为该所负责人。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地铁2号线、地铁6号线、福厦高铁、马銮湾新城等20余个省市重点项目先后落户东孚,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风险矛盾愈发多样。在陈明哲推动下,东孚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应运而生,组建起一支由多名调解专家、10名专职调解员和若干辅助人员组成的调解团队和4名律师组成的顾问团队。调解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本土,有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有村居耆老,还有昔日上访户,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村狗不叫”的呱呱叫调解能人。

事实上,厦门市不仅出台《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而且出台《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进一步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指导意见》,完善访调、诉调、检调、警调、裁调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厦门城乡,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会组织中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一直有声有色,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如今的厦门市,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机衔接,绝大多数矛盾纠纷能够通过法定渠道得到解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在推进基层调解工作中,发展出一批独具特色、术业有专攻的行业性和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早在2010年,厦门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就挂牌成立,为市民针对医患纠纷提供免费咨询、免费调解;2015年,厦门仲裁委员会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设立国际商事仲裁院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2019年,厦门市首创“公证+”多元调解衔接联动机制,形成以治安调解室、公证调解室、调解谈心室暨远程司法调解室“三室一体”衔接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的运行模式;2020年,厦门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厦门市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成立;2021年5月,厦门市又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设立台胞调解员工作室……

  

依法行政 规范审查


对有立法权的市而言,完善地方政府立法工作机制,是法治政府建设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的应有之义。在立法过程中,厦门市积极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努力避免“上位法的翻版”“部门利益法治化”“政府法规案的来料加工厂”等现象,不断丰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厦门实践。

有厦门市“城市会客厅”美誉的筼筜湖,综合整治还清后,岸绿水秀,引来大批白鹭栖息。一湖碧水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厦门市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批高质量地方性法规。

2019年,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在福建省率先发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清单方式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和准入条件,确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了将厦门市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固化下来,编制环境准入清单并组织实施的规定,如今已经写入新修订的《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

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主要评价对象是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对此,厦门市积极改革创新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模式,修订市政府规章《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把关“红头文件”,从源头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确保所有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均经过合法性审核。在福建省率先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单列统一编号,只要是带“规”字文号的文件就是规范性文件,应当严格按照程序制定和发布,并明确实施日期和有效期。积极构建规范性文件审查信息平台,实现全程网上报审,实现规范性文件全程无纸化审查。

与此同时,厦门市注重积极稳妥推进决策公众参与,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的制定,均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意见,博采民智火花,汇聚发展动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9)”中,厦门市政府在49个较大城市的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一。

的确,围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厦门市频频创新发力,积极探索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在多个领域齐头并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各相关部门从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和优化公共服务、强化节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改革配套制度,法治政府建设硕果累累。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厦门市 调解 法治 纠纷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