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民企

中国粮 中国种

振兴种业民企在行动

2021年07月30日 09:57  |  作者:王金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强调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7月24日,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种业经济分会在京成立并举办“融合创新”中国种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为打赢中国种业 “翻身仗”,种业民企将进一步形成破局合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不仅是农业产业链的战略环节、关键领域,还是现代农业科技、经营理念与现代农业发展融合的重要端口,对于建设我国成为种业强国、粮食强国和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种业经济分会会长、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兼作物科技产业总裁刘石认为,目前,我国种业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新一轮种业革命正在孕育。主要表现为:种业技术精准化,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多元化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质量的种业发展形势不可逆转的,种业深度融合锐不可当。“‘种子+’产业链延展空间巨大。”

科技创新引领种业振兴

种业科技创新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技术手段,更是实现种业强国和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种业企业的广泛共识,在科技创新方面种业民企厚积薄发。

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易敢峰说,大北农集团1993年创立时就具有科技创新基因。这家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立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聚焦生物技术、绿色良种、生物肥料、环保农药的创新研发与服务推广。

而今,集团旗下的大北农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公司正聚焦优秀种业项目投资,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研发转化成果;与企业、创新创业团队联合创业,围绕生物育种、农业人工智能等现代农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共同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

同样成立于1993年的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是具有完整产业链、多作物经营的现代化大型种业集团。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长成介绍说,企业每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都得益于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1996年,“东单7号”的育成与推广,使东亚种业制种面积达6万亩,销量达5000万斤;2001年“东单60”“富友1号”等品种的育成与推广,使东亚种业制种面积达10万亩,销量达1亿斤,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性大型公司;2005年“东单90”“富友9号”和“东单80”等品种的育成与推广,使东亚种业的制种面积达24.5万亩,助力公司连续10年玉米种子销售量达亿斤。

优质品种选育周期长、投入大,企业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徐长成说,东亚种业采用以种业为核心,以肥业,牧业,食品饮料业完善农业产业链的商业模式,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种业的科研生产和经营提供强大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对企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东亚种业育出了“东单1331”等国内领先品种。

据介绍,东亚种子研发中心以推动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在育种上快速应用、实现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整合为目标,按照工厂化育种体系的要求,规划设计了一套专业的育种技术流程,完成了设备和技术的集成与组装。

让徐长成颇感自豪的是,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建有1.2万平方米的综合研发楼和1000平方米的人工气候室,设有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北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目前已经针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开发了一系列功能标记应用于分子育种实践。”

让种子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黏合剂”“发动机”

对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大北农集团来说,基于为养殖户与种植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与服务的初心,企业已经形成种植产业链、养殖产业链和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并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公益奖励和投资并购形成了大北农种业产业自有的发展模式。

易敢峰以集团的农作物产业发展举例说,大北农集团聚焦生物技术、绿色良种、生物肥料、环保农药的创新研发、服务推广,围绕“种、肥、药一体化”提供全产业链的种植科技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聚集领军人才,以知识产权为纽带,整合资源与成果,集成转化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新品。

种子产业就自身来说可以分为上游育种行业、中游制种行业和下游大消费行业。那么,种业具有怎样的产业链价值?基于传统农耕文化的思考和企业实践,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钢认为,中国农业升维的驱动因子非种子莫属。

基于此,他构建了从种子到餐桌,从种子到加工类食品,从种子到文化消费的复合产业模型。宋钢进一步解释道,在第一产业中,发挥种子与土地的作用,制定“周年种植模式”、选择可开展机械作业的品种,实现原料商业价值最大化,赋能下游,驱动产业升级;在第二产业中,工业赋能初级农产品,通过原料的差异,实现产品差异化,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市场份额;在第三产业中,通过体验,感知传统的农耕文化与饮食文化,促进农产品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以种子为驱动因子的产业实践,对宋钢来说,这一格局已初步形成。如今,他旗下的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以传统种子为基础,支撑特色种子产业升维;广西益宝油料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以玉米蛋白、油脂功能方向育种成果形成全产业模式,驱动新功能食品产业及新饲料产业闭环新业态的生成;广西天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则基于中国农耕文化的再挖掘,建设农耕文化体验、知识科普、场景式购物平台,锁定城市中高端家庭消费需求,形成农业消费大数据,打造新型农业商业生态圈。

而在刘石看来,种业产业链不仅包括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微生物学和数据科学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也拓展到金融服务、高端农机装备、互联网营销、数字化农资农技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种业服务业。种业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也具有显著的引领带动作用。

大型种业企业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却很难复制,目前中小种业企业普遍认为抱团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和产业合力是促进中国种业提质增效的好办法。他们希望新成立的全联农业商会种业经济分会能够发挥好资源优势,帮助会员企业引智慧、引资源、引资金,促进多方面交流合作,帮助种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对此,刘石表示,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种业经济分会将在强化基础研究,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种业科技创新转型;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种业创新环境;加快优良种业品种推广,建设新型多元化种业市场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多元化产业集群等方面开展工作。

编辑:秦云

关键词:种业 产业 农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