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甜蜜事业”蕴含苦涩?

——我国糖业稳定发展必须破解甘蔗机收难题

2021年07月30日 14:49  |  作者:颜旭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机收是甘蔗生产机械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一直是最难以突破的瓶颈。“十三五”期间,我国甘蔗机收率仅从0.75%提高到约5%。总体来说,近5个榨季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甘蔗收获仍然以人工砍蔗为主。但“十三五”期间甘蔗收获机的数量快速增加,且大部分为国产机具,为甘蔗机收的发展提供了机具保障。比如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在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和机械作业补贴等方面向甘蔗生产机械化倾斜,取得了一些成效,联合收获机从2015/2016榨季的149台发展到2020/2021榨季的2000多台,联合机收率也从2015/2016榨季的1%增加到2020/2021榨季的5.6%。

但让人疑惑的是,为何收获机数量大大提升,机收率却提高缓慢?甘蔗机收的痛点有哪些?又该如何破解?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甘蔗专业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区颖刚和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庆庭。

  

找准甘蔗机收痛点:糖厂、机艺融合、机具质量


“甘蔗收获机械化能否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数量,土地条件是否宜机,机具是否适用和高效益,糖厂和农户接受程度,以及推动主体的态度等等。而这其中糖厂是制约甘蔗机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区颖刚告诉记者,糖厂的压榨工艺适应整秆、干净的甘蔗,不适应清洁度较低的切段式甘蔗。而切段式因其高效率已经成为全世界甘蔗的主要机收方式。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糖厂均用“一步法”制糖,即甘蔗收获后直接被送往糖厂榨出精糖。“因此糖厂要求低杂质的原料蔗入厂,一般总体要求含杂率不超过5%。而切段式联合收获作业夹杂的甘蔗嫩梢及原料蔗中夹带的碎叶、叶鞘、腐败茎段、根须、蔗蔸和泥沙等杂质入厂时的总含杂率,一般在5%-10%。遇到潮湿或下雨天气,以及机器状态不好、机手水平不高时,含杂率甚至会达到15%以上。”区颖刚说,因此大多数采用“一步法”的糖厂需要通过限制机收原料蔗入厂量来避免切段式机收蔗带来的成本增加。很多糖厂限制每天切段式机收进蔗量为100-200吨,个别糖厂曾经每天只允许50吨的机收原料蔗入厂。有的糖厂甚至采用不合理地加大扣杂率的方法来抵制机收蔗,极大地制约了甘蔗机收的发展。

“此外,影响甘蔗机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农机农艺的融合程度。”刘庆庭总结道,首先甘蔗种植行距要与收割机的轮距相匹配。我国人工栽培甘蔗的行距在0.9米左右;中型甘蔗收割机的轮距1.2米左右;大型收割机的轮距1.4-1.6米。收割机田间作业时,如果甘蔗的行距太小,收割机轮子容易碾压蔗垄,造成田间损失和蔗头碾压,并影响收获效率。

“其次,蔗垄的形状和尺寸很关键。”刘庆庭告诉记者,甘蔗种植的时候普遍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的农艺,在甘蔗生长过程中需要通过培土将蔗沟填平,并使蔗垄呈龟背形。蔗垄高度以8-15公分为宜。这样有利于机收时的入土切割,可以得到好的根茬切割质量并减少收获损失。如果没有进行中耕培土,或者培土质量达不到要求,机收时甘蔗还长在沟里,甘蔗根茬就会破损很厉害,收获损失也高。

“收割机本身的质量对含杂率、根茬破损率和田间损失率影响都很大。收割机的可靠性影响着收割机的作业效率。”区颖刚补充道,近年来,甘蔗收获机,特别是100千瓦以上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数量持续增长,马力越来越大,但甘蔗机收水平仍然增长缓慢。单机作业量非常低,比如广西2019/2020榨季一台机器平均收获量才为1500吨,个别榨季甚至出现机收水平大幅下滑的局面。“这和机具本身的质量不高是有关系的。”区颖刚一针见血地指出。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对甘蔗机械化收获给予各种支持,因此,大量厂家涌入,来分甘蔗收获机这块小小的“蛋糕”,造成数量上升。而如何提高机收质量和效益,努力打破糖厂拒收切段式机收蔗的障碍,反而没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厂家甚至通过加大发动机马力来提高价格,采用劣质低价液压件来降低生产成本,搅乱了市场,造成恶劣的影响。

  

破解甘蔗机收痛点:推广“二步法”制糖、协助糖厂提高机收蔗入厂量、提高机具质量


为适应机械化收蔗的情况,降低高含杂机收蔗对糖厂压榨工艺和成本的影响,国外糖厂大都采用“二步法”制糖,即第一步将含杂较多的甘蔗榨成含杂较多的原糖,第二步再提炼成精糖。“具体做法就是将糖厂分为多数靠近各蔗区的原糖厂和少部分在中心区的精炼糖厂。因为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是甘蔗收获后,必须在20个小时之内送到糖厂榨完,否则糖分会损失很大。另外,原糖远距离运输质量不易降低,因此部分榨成精糖,大部分用于国际贸易。”区颖刚说,“理论上‘二步法’对糖厂接受机收甘蔗是很有利的。”

“目前我国也有部分糖企采用了‘二步法’,但他们的主要目的还只是处理进口的原糖,还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二步法’来加大机收蔗的入榨量。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帮助糖企通过‘二步法’加大对机收蔗的接纳。”区颖刚认为,例如以糖企为中心,建立甘蔗机械化的联合体,改变目前糖厂—蔗农—服务组织三者之间以邻为壑、恶性竞争的局面,通过协商制定条约,共同发展,也是一条出路。

“切段式甘蔗,全世界的损失率水平都在7%、含杂率7%,这是我们要必须面对的现实。”区颖刚指出,但我们还是要协助糖厂制定提高机收蔗入厂量的措施,解决他们的需求,并适当转向发展一些整秆式收获机,也为进一步提升丘陵坡地的机收水平提供适用的机具。

“我们还是要继续研究和试验,提高切段式收割机的收获质量。特别是在目前人工还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更需要生产厂家修炼内功,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减少含杂率和损失率。”区颖刚告诉记者,比如研究用导航系统和信息设备,改善收割机和运输车的配合,减少掉地损失等。

此外,除购机补贴外,还应增大收割机作业补贴,和糖厂收机收蔗的补贴。同时继续投入资金,加大蔗地宜机化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宜机化水平。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但当前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有减少的趋势,食糖进口过快过猛导致糖价低迷固然是重要因素,但甘蔗生产成本过高却是主因。广西每吨甘蔗的生产成本普遍是巴西、泰国的一倍以上。而生产成本高是因为人力成本贵,甘蔗的人工收获费用能占收入的1/3以上。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依靠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本增效,其中的关键又在于突破机收环节。“因此,确保我国糖业安全必须破解甘蔗机收难题。”区颖刚呼吁道,“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的目标是甘蔗机收率达到30%,要实现这一跨越,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甘蔗 机收 糖厂 收获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