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党领导人民开展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经验启示

2021年08月03日 09:17  |  作者:罗志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6(477783)-20210803090009

罗志军(左三)在乡村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历史性成果。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复兴史,也是带领中国人民同贫困作斗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减贫史。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再次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弥足珍贵的减贫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奋斗历程的精神之源,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彰显和生动体现。

(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祉的价值追求。

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接续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让农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建党的基本出发点。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绝大多数都出生于农家,对农村情况和农民的贫苦生活有着切身体验和深刻认识。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是革命的一股强大力量,革命党人要了解农民苦难,了解农民需求,引导农民与土豪劣绅争斗,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1936年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指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对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农民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作出了正确分析,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为解决贫困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论是开展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还是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目的都是从制度上消除制约贫困的土地制度、社会结构等主要因素,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此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心中牵挂最深的是困难群众,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这不仅展现了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也体现了百年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不断地为之努力、为之拼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依然风华正茂、饱受风雨始终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担当。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中华民族也是历经坎坷、饱经苦难的民族,在社会动荡、战乱连绵、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绝对贫困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小康社会变成现实。今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始终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相连接,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穷二白到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让一个曾经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让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我们都曾记得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就的《可爱的中国》,描绘出革命后祖国未来的美好幸福景象。今日之中国,正如革命先烈们所愿,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可以说,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今天,中国人有这个自信,最根本的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站到新的起点上,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也曾经指出:“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谈到,“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和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主动肩负起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积极促进人类事业文明进步。

纵观二战以后国际减贫和发展历程,从国际社会设置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全球性治理机构开展全球贫困治理,到制定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仍然没有有效解决贫困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从人均占有的土地和资源来看,中国发展的条件并不优越,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却要养活占世界1/5的人口。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同样,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然而,就是在国际社会普遍不看好中国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彻底甩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脱贫成就令人瞩目,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成为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更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贡献了智慧和方案,为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提供宝贵借鉴。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锻造的鲜明品格。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曾有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先后登上过中国的政治舞台,但大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中销声匿迹。而中国共产党却在曲折磨难中,一次次绝处逢生、涅槃重生,从一大时仅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的9500多万名党员,从建党初期仅有6个党组织到今天的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从不起眼的小党逐步成长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不仅拥有大规模党员和组织体系,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而这些,都在我们党带领人民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和生动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在这场决胜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党的组织力量得到了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受到了锻炼。一是“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更加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形成了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全国上下一心、苦干实干,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经过脱贫攻坚这场大战,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更加笃定、行动更加自觉。二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发扬优良作风和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数百万扶贫干部自觉把脱贫重任扛在肩头,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初心使命。开展脱贫攻坚以来,1800多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为减贫事业献出宝贵生命,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得到广泛传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脱贫群众露出了真诚的笑脸,这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三是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抓党建促脱贫”成为各层各级的强烈共识和自觉行动,哪里有贫困堡垒,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有贫困群众,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许多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医疗卫生室等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搬迁群众将新旧住房对比照片挂在家中,由衷表达“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的感恩之情。坚持党的领导、走共同富裕道路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心底最深刻的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度关注脱贫攻坚,在摆脱贫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主动积极作为、彰显独特优势。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全国政协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汪洋主席亲自谋划协商议题,多次就做好脱贫攻坚相关议题的协商议政活动作出明确指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自组建以来,就按照全国政协党组的部署要求,把助力脱贫攻坚战作为重中之重,围绕脱贫攻坚阶段性重点任务履职尽责。2018年承办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019年承办了“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双周协商座谈会,2020年和民宗委共同承办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今年又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承办了专题协商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减少和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许多调研报告、信息专报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许多意见建议转为化中央有关部门的政策举措。

这几年,我在多种场合表达了我们作为政协委员特别是首届农委成员的共同心声,“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能够亲身体验和有幸参与脱贫攻坚伟大事业,深感使命光荣。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回顾过去3年多的履职工作,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政协履职工作定位,聚焦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履职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沧桑巨变,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衷心拥护、对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决心,这也让我们自身心灵上受到教育、思想上受到触动、精神上得到升华。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战中,作为党员委员,我们通过政协履职的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伟大战役,这也成为我们人生中有特殊意义的宝贵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针对统战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按照全国政协党组的部署安排,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和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以更高站位明责于心,以更高标准担责于身,以更强自觉履责于行,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合格答卷。

(作者系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编辑:秦云

关键词:脱贫 中国共产党 脱贫攻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