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成长·导航

一日三餐中的教育契机

2021年08月04日 10:59  |  作者:邓顺香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为一个客家人,我从小就跟着父母上山下田,割草喂猪,那时每年还放“农忙假”。后来在深圳成家立业,每年带着孩子回老家探亲,于我是回归故里、陪伴家人;于孩子来说,却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秒变“十万个为什么”:豆腐长在哪里?大米长在哪里?我萌生了一种危机感:这些孩子,离生活的本真越来越远了。教育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在生活中,特别是饮食中的一日三餐,就蕴藏着很多的教育契机。

追根溯源

每天吃着大米,孩子却不知道稻谷长什么样儿,在背着课本上的《悯农》时,更像是一个学习的机器,没有画面感,没有感情。对比自己的成长,我总觉得孩子缺少了什么,于是会特意带着孩子去体验插秧。他顶着烈日,穿着雨鞋,站在没腿肚子的田地里,两手泥巴,弯腰去把秧苗插在田里,有时太深直接淹没了,有时太浅浮起来了,有时用力不对,东倒西歪。浑浊的泥水里,还有各种小虫爬来爬去,不时爬到孩子身上,与孩子嬉戏。在休息时,我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插秧的趣事和见闻。

我邀请孩子观察稻子的生长,从小小几株长成茂盛的一大把,长出烟青色的谷穗,看着它变成金黄色,从干瘪慢慢变得饱满,从横斜逸出到弯腰垂地。折下一根,沉甸甸的,剥开薄薄的表皮,就露出颗粒饱满的大米。

经过这番和稻谷的亲密接触,孩子每天吃饭时,就真的明白了《悯农》的诗句——一米一饭来之不易,不是用钱去买就有的,而是这后面有很多的农民伯伯历经好几个月的辛苦劳作才长出来的。当我让孩子光吃米饭细细咀嚼时,他说是甜甜的味道。他懂得了辛苦和珍惜,明白了坚持,更了解了尊重劳动者的重要性。

食物多样

自从成为青少年科普计划的讲师后,学习了很多健康饮食的知识,对于如何避免孩子挑食有了更多的应对之策。每次备课时,我特意选在孩子空闲时,请他帮我掐时间,来当我的观众,给我提意见。对于我的小心机,孩子并未察觉,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之前我开始根据膳食宝塔给孩子配制一日三餐的饮食时,他特别能够接受,还会自己主动来计算每天自己吃了哪几种食物,主食有哪些,牛奶喝够了没有……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奶类,每样都要有,吃多少,一般早餐吃4-5种食物,每天一共15种,这样孩子每种食物吃得不多,但种类特别丰富,对于吃饭不再是日常任务,而是一种期待。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健康饮食,把健康理念变成成长的一部分,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告诉我们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美德,这个古训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自此“光盘行动”就开始在社会上广泛地倡导行动起来,而最重要的阵地,还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实践中。

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上世纪吃不饱穿不暖的动荡时代,在他们一出生起,各种物资应有尽有,而父母大多秉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在物质上更是对孩子予取予求。而这种过犹不及的供应,恰恰容易养成孩子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

无论在家里做饭,还是去外面点餐,少点一些,每次都要做到“光盘行动”,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尽管我们的生活很富足,温饱不愁,但全球尚有1亿多的人口生活在饥饿之中。

在日常饮食中,寻找教育契机,让孩子拥有更高的眼界,塑造他们的价值观,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孩子 教育 一日三餐 契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