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口述历史

石西民:中国新闻工作的践行者

2021年08月05日 10:51  |  作者:何金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石西民

石西民

1935年12月25日,上海市各界举行大规模的抗日爱国游行,声援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指挥这次示威行动的负责人因被英国巡捕包围而不能按时赶到现场,眼看游行队伍要失控。这时,从游行队伍里走出一个中等身材、神情坚毅的青年,带领队伍向目的地进发……这位处变不惊、智勇兼备的青年就是石西民。

石西民原名石士耕,1912年11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壶源乡(现杭坪镇)石宅村。据《石氏宗谱》记载:石宅村是北宋开国名将石守信的后裔聚居地。村内现有石氏后人700余人,还有楼、张、董、黄、胡等姓氏,多姓合居、和睦包容,曾经是公社和乡政府的驻地。村内保存较好的清代和民国建筑尚有20多处,古厅堂就有石氏宗祠、上下新厅、四甲的敦本堂、七甲的怡顺堂、翻轩的恒德堂等,一栋栋古厅堂都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石西民就出生在一个历史文化的古村里。

石宅村民风淳朴,崇学尚德,人才辈出。1912年出生的石西民,早年投身革命,成为我国著名的新闻活动家和党在宣传文化战线上的杰出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前,先后担任新华日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副总编和新华社副总编等领导职务,一度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为宣传抗战和开展敌后统战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华日报社得知国民党最高当局发布命令,诬指新四军为“叛军”,并强令重庆各报在第二天刊登。周恩来指示石西民与潘梓年一起,连夜到几家影响较大的民营报馆说明真相,揭穿国民党阴谋,希望他们在舆论上主持公道。回到报馆后,石西民又和章汉夫一起与前来坐镇监视的国民党新闻检查官斗勇斗智,使周恩来的著名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得以在第二天公开见报。

1946年4月,石西民奉周恩来、董必武之命,与中共代表团先遣人员前往南京,负责筹备《新华日报》南京版,并担任副社长。在此期间,他采访国共和谈,发表了《时局的激流》《“拖”“骗”已到尾声了》《南京之秋》等著名通讯。

10月,石西民随中共代表团由南京返回延安,担任新华通讯社和延安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后转移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建立新华总社。党中央驻扎河北西柏坡后,抽调石西民等20余人集中到党中央所在地,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半年的时间里,石西民经常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教诲和指导。

新中国成立后,石西民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宣传部长,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局局长等职务,为我党的宣传文化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石西民应邀为《金华日报》复刊题词:是萎萎缩缩,精神不振,还是顽强战斗,知难而进,这是个严峻的考验。一个有作为的新闻战士,一定会从重重困难中,去找出战胜困难的途径,并以此为乐,而且乐此不疲。

我想这两句话也正是石西民一生从事新闻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政协)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石西民 新闻工作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