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鉴赏

​仇英《竹梧消夏图》里的夏日清凉

2021年08月05日 14:54  |  来源:收藏快报
分享到: 

仇英《竹梧消夏图》_b

仇英《竹梧消夏图》

■山东枣庄 郑学富

明代绘画大师仇英(1482—1559),江苏苏州人,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初为漆工,后改学画,拜周臣为师。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仇英的山水画善于临摹古人,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青绿山水,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既有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文雅清新的笔墨情趣。其《竹梧消夏图》(见 图),绢本设色,纵45、横37厘米,武汉市博物馆藏。画面主题为山水之间夏日消暑的别样情趣。画中的远处青山叠翠,起伏连绵,烟雾沉沉,近处山坡平缓,地势开阔,翠竹疏朗,山溪清清,潺潺而流。竹林之中,有二人相对而坐,他们长髯拂胸,身穿宽袖长袍,仙风道骨,正侃侃而谈。看上去气度悠闲,神情淡定。飘逸的人物和幽静的环境融为一体,早已忘记了炎热,犹如置身于清凉仙境。山溪之畔,一株梧桐树挺拔参天,树冠盈亩,郁郁葱葱,浓阴下,一座水阁立于溪水之上,翘脊高啄,飞阁耸翠,水阁三面通透,一面为山水画照壁。水阁中几案上摆放着书卷等。一人坐于凳上,斜倚亭台之栏,手持羽扇,轻摇纳凉,他目视清澈的溪流,似倾听涓涓流水,又像听山林阵阵涛声,也许是静听竹林二友的交谈,若有所思,好像在构思诗文辞赋。

《竹梧消夏图》色彩鲜艳,远山近景,虚实结合,勾勒井然有序,布局爽朗开阔,结构严谨,优雅合理,融山水、亭阁、林木于一体,虽繁密而不失节奏,山水青绿写意,竹林、梧桐刻画自然,翠竹挺拔,桐叶摇曳,山野幽静,如置身其中。人物刻画细腻,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闲云野鹤,隐士雅意,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充满了文人画的传统笔墨韵致。观之令人凉意顿生。

在酷暑炎热的季节,古人消夏是借助大自然的环境,走进山川河流,融入绿树翠竹之中,心静自然凉。其纳凉方式不仅环保低碳,而且情趣盎然,洋溢着诗情画意。此图意境极像唐代诗人王维的蓝田山别墅。这里林木茂密,山涧淙淙,馆舍、房屋散布其间,每到夏季,山风习习,凉爽怡人,王维和文友们在此度夏避暑,垂钓饮酒,谈论诗文,修身养性,过着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他在《竹里馆》一诗里写过自己的隐居快乐感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全诗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了。宋朝诗人杨万里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之下,清辉孤影,来到摇曳的竹林中,听着夏夜里悦耳的虫鸣,夜深气清,尽管没有凉风送爽,但闷热暑气顿消,于是他写下《夏夜追凉》诗:“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竹梧消夏图》右下角处有题款:“仇英实父制”,下有朱文篆书“实父”印一方。画轴右侧绫裱上有“仇十洲画”四字楷书题签。近代绘画大师、书画收藏鉴赏家吴湖帆在右下题跋“此四字乃南皮张文襄手笔也,图中有孝达审定印”。文襄是晚清中兴名臣张之洞的谥号,孝达是其字,所以此画曾一度为张之洞所藏。并说“甲戌二月吴湖帆得于海上”,“甲戌”即1934年,“海上”即上海。此年吴湖帆41岁,以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及董事身份受北京故宫博物院邀请,前往北京鉴定文物并担任故宫评审委员。吴湖帆在左侧绫裱上题跋:“清峭流丽,锋颖如棱,乃是十洲本色。人以刻画求之,便非真鉴。实实父笔墨在文唐之间,不难辨也。至于款字,仍学衡山,颇似五峰、休承。其画细者居多,且未登大年,故真迹鲜传耳。”评价了仇英的画和书法,对鉴赏仇英作品具有定性的作用。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仇英 竹梧消夏图 夏日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