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政协委员呼吁:推行十年义务教育 有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2021年08月06日 10:19 | 作者:李木元 周佳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 李木元 周佳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继2016年出台“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我国再次进行人口生育政策重大调整——实施三孩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落实好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政策。除了做好优生优育服务、养老服务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还要及时调整教育制度,缓解晚婚晚育,有效解决育龄夫妇不想生、不能生、不敢生的难题。”在近日全国政协召开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专题协商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贺丹认为,当前,青年婚育延迟、家庭育儿焦虑等已经成为拉低生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受教育时间不断延长,年轻人普遍面对学业、职业发展对婚育的挤压。青年群体婚姻观念变化大,婚前性行为增加,人工流产、不安全性行为增加,生殖健康风险增大。同时,婚姻推迟带来高龄生育风险,不利于母婴健康,强化了生育水平下降趋势。调查显示,“年龄太大”是育龄妇女不打算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比达56.5%。

“另一方面,高中、职业教育过早1:1分流,不利于应对未来就业岗位的变化,也大大增加了家庭育儿的焦虑。”贺丹表示,目前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只能从事制造、建筑、批发零售、餐饮酒店服务、物流配送等行业的低技能岗位,这些行业的普工岗位被替代率可能高达70%。而这类被挤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经验过时,基础文化素养不高,很难转岗到新技术创造出来岗位中。

“种种因素导致有些制造业企业的高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却鲜有人能够胜任。”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同样表示。

贾楠介绍了一组数据: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25-29岁从34.3%升至34.6%,30-3 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17.7%、8.1%和19.9%。

直面这组攀升的数据,不难看出,晚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也是影响育龄夫妇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剖析晚婚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贾楠认为,这与当前的教育学制不无关系。“实际上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5岁到30岁,但是由于目前教育学制加长,推迟了就业时间,婚育时间明显延迟。”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从1986年开始实施至今已35年。在贺丹看来,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需要适应人口形势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和系统性的改革。

为此,贺丹建议缩短基础教育年限,扩大义务教育范围。“将小学、初中教育年限由9年缩短到7年,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实施‘十年义务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和科技素养教育,避免初中毕业生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

在贺丹看来,若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可以取消中考,更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化,减轻家庭育儿焦虑,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十年义务教育之后呢?贺丹为继续接受教育的学生“圈”出了两个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

“进一步改革高考方式,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范围,改善生源质量。深入推进‘双高’(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落地,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构建和发展适合每个人的教育体系。同时,发挥企业在职培训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贺丹分析道。

改革的目的,是发展适合每个人的教育体系。而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教育焦虑”,如何缓解?贾楠进一步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落实“普职互转”,在教育制度上提供两者互转的可能性与流动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多种选择,让职业教育背景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两位委员的建议,就像是用时间这把“规尺”为年轻人的成长标注了一条轴线。这条时间轴,也为适龄年轻人的生育问题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建议意见。

“加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支持大学生毕业生和研究生阶段学生适龄生育。”对此,贺丹进一步建议,将大学生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为生育的大学生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津贴。对于因结婚、生育、实习等无法在学制时间内修满学分的,提供便捷的“休学-复学”机制,为有生育意愿的大学生提供政策制度便利。取消部分地区落户和招聘中对“应届生”的硬性规定,促进有生育安排的女大学生就业。为生育后就业的女性提供平等竞争机会,推动女性适龄生育。

从全面放开二孩到实施三孩政策,短短5年,国家政策层面力度和措施也在不断做出适当调整。也正如贺丹所说,如何解决青年婚育延迟、家庭育儿焦虑等问题,消解结婚“主力军”的后顾之忧,还需多方努力。

编辑:周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