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河南雨灾之后农业生产如何补救?政协委员及时“开方”

2021年08月12日 10:01 | 作者:周佳佳 宋宝刚 袁世鼎 刘佳政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截至8月9日7时,农作物受灾面积1620.3万亩,成灾面积1001万亩,绝收面积513.7万亩……前不久出现的持续强降雨给河南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河南作为我国多种农产品的主产区,此次受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今年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但从全年平均水平来看,影响有限,粮食价格可能会上涨,但是波动幅度不会超过3%,总体可控。”谈及河南暴雨灾害对全国粮食供给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这样判断。

△人民政协网记者连线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

改种补种这些农作物,两个月即可成熟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河南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信息,此次河南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新乡、周口、开封、安阳、焦作、鹤壁、郑州等地,受灾作物主要是秋粮作物,如玉米、花生和大豆等。

微信截图_20210812095932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河南省卫辉市淇门村一处被洪水淹没的农田。资料图 | 图源:新华网

“尽快复产减灾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抢救性工作正在开展,第一步就是要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

△人民政协网记者连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

对此,闵庆文建议,对积水的田块,可采取机械或人工开沟、清淤等措施,疏通沟渠河流,尽快排出田间积水;对无法靠沟渠排水的地块,要使用水泵等机电设备或人工排出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减轻湿渍对根系的伤害,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农作物早衰。

“改种补种,目前是自然灾害后降低损失使用的最重要的手段。”霍学喜建议,对泄洪区和严重低洼积水地块,要有序组织农民抢抓农时,及早改种绿豆、速生蔬菜等生长期较短的作物。

“这类农作物差不多两个月即可成熟,这样能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霍学喜说。

闵庆文还从农业气象学角度给出建议。他表示,根据此次河南受灾地区15℃终日的气候资源,目前积水已退墒情适宜地区,在不影响小麦播种前提下,可改种萝卜、生菜等蔬菜类作物;泄滞洪区退水后也可酌情撒播绿肥掩青养地,或提前整地等待小麦播种。

“改种作物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做到以密补迟、以肥补迟、以管补迟,提高改种补种作物的产量和效益,确保多种多收,弥补受灾损失。”闵庆文表示。 

加强防治 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水灾导致作物植株受损、抵抗力弱,加之田间高温高湿,病虫害极易发生。”对于灾后重建工作,闵庆文提醒道。

如何防治病虫害?闵庆文建议,要在及时疏通排水、中耕松土的基础上,对长势差、植株抵抗力弱的田块,及时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薹素内酯等免疫诱抗剂增强或生长调节剂,增强作物植株抗病性。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玉米基腐病、叶斑病、枯萎病等细菌性病害可能重发的情况,及时喷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井冈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针对瘤黑粉病、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可选用多菌灵、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推荐用药进行防治。对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要根据作物叶、果、茎等易受害部位,针对性的开展病虫害防治。用药时要注意交替用药和用药安全间隔期。

“同时,也要加强灾后病虫害预测预报,对容易重发的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便于及时开展防治,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限度。”闵庆文补充说。

补农田水利设施短板 提升灾情应对能力

“灾后重建过程中,还需要补农田水利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灾情应对能力。”在霍学喜看来,第一,要做好规划和应急预案,以应对重大灾害发生;第二,要全面升级农业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按照乡村振兴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的道路体系建设和排水灌溉体系建设,以应对雨灾水灾、低温冻寒等极端天气影响。第三,要重视包括防灾减灾在内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对重要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抗灾能力。”霍学喜补充说。

对此,闵庆文还建议,要建立完善灾后应急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开展灾后生产恢复指挥、调度、技术指导、工作督导等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加强粮库设施防洪能力建设。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有自救方法,有补救措施,有国家机制保障,有社会力量援助,损失和风险一定是可控的。受灾区的生产生活一定会尽快恢复。”霍学喜表示。


策划:李木元

导播:宋宝刚 周通

记者:周佳佳

主持:袁世鼎 刘佳政

摄像:满达呼 汪凯 赖仁杰

后期:刘冠雄 余妍

编辑:周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