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高温持续,谨防中暑

2021年08月12日 16:23  |  作者: 陈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夏末秋初,高温持续,依然是中暑高发期。专家提醒,高温环境下,如果你出现大汗、口渴、胸闷、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一定要重视,可能是中暑了。

婴幼儿和老年人更易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热损伤性疾病。”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蔡俊翔介绍,中暑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属于中暑相对较轻的阶段,可能出现口渴、头昏、耳鸣、多汗、乏力,以及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体温正常或者有轻微升高。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出现轻症的中暑,甚至出现重症的中暑。

轻症中暑除了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体温还可能升高达到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有灼热感,严重一点的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测量血压可能会出现血压的下降。在这个时候,人体还没有出现重要的器官如中枢肾脏、心脏等损害,如果及时处理,在几个小时之内是可以得到恢复的。

重症中暑可以表现为高热、神志障碍,早期有大量冷汗,进一步可出现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甚至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肝肾衰竭等。

此外,热射病是中暑里最为危重的类型,严重危及生命,患者机体核心温度往往超过40℃,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志的改变早且突出,以高热、意识、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甚至会遗留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一旦发生热射病,必须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然后让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盐水最佳),同时拨打120急救,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机会。

“婴幼儿和老年人容易中暑。婴幼儿易中暑是因为体温调节功能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不利散热。而老年人则是因为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衰退,容易形成散热不畅。”蔡俊翔说,除上述两类人群之外,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也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中暑有阴暑和阳暑之分

“中暑,西医诊断属热射病的范畴。而在中医看来,中暑分为阴暑和阳暑。”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吴广平介绍,中医认为中暑是感受暑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症,夏季和秋初常见,可称之为“暑厥”“暑风”“闭证”,本病是由于体内元气亏虚,暑邪乘虚而入,灼燔阳明、触犯心包所致。具体来说——

阳暑通常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的劳动者、运动人士,症状是头晕倦怠、口渴身热等,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阴暑则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通常是人们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的。比如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然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是在大汗的状态下,进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饮品,这会引致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中阴暑通常表现为突然头昏或头痛、发热、咽痛、流清鼻涕、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

救助中暑者,这样做才正确

“一旦发生中暑,首先要将其从高温条件下转移出来,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其平躺,并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吴广平提醒,将患者转移后的第一步就是为其进行降温,可以用一盆凉水或少量稀释过的酒精擦拭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位置,以达到降温效果;也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降温。其次,可以适当服药,比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都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备。如果家里有中暑的患者,可以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治疗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如果中暑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昏迷不醒,抢救者可以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果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则应该及时拨打120急救,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吴广平强调。

预防中暑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

“中暑的前提是高温环境,所以中暑的预防最主要是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吴广平提醒,外出时最好穿宽松、透气的衣服,打遮阳伞或戴宽边帽。在空调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应抽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此外,预防中暑还应注意——

外出活动应尽量避开正午时段,户外活动应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外出时适当涂擦防晒剂,使用遮阳伞。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运动型饮料,它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

及时补充水分。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应注意补充盐和矿物质,因为出汗会导致盐分的丢失,建议饮用茶水、绿豆汤等。但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注意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7℃为最佳,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此外,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

静心养气 防情绪中暑

“炎热天气容易助心火亢奋而出现烦躁易怒、情绪失控、爱发脾气等情况,因此这时还应注意情绪中暑。”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延介绍,除身体会发生中暑外,人的情绪也会发生中暑的情况,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这时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种情况就是情绪中暑。

如何防止情绪中暑,做到静心?陈延介绍了如下方法:

开心法。中医认为,心在声为笑、在志为喜,只要经常微笑,经常喜悦和开心,就能够使亢奋的心火平静下来。所以,经常看一些喜剧、幽默、笑话等能够使人开心的东西,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减少情绪失控的发生。

冥想法。当烦躁易怒的情况已经出现时,可以使用冥想法。心属火,水克火,可以想象一下大海、湖泊等水多的地方,对稳定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延缓法。在准备要发脾气时从1数到30,这样可以很好地评估目前的状况,也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除了静心以外,养气也很重要。”陈延说,北半球秋分前天亮得早,人的精力比较旺盛,很多人不注意休息,但“阳气者烦劳则张”,意思是当人辛苦劳累时,反而容易出现阳气张扬上亢的情况,这就是通常讲的“虚火”。因此,即使精力充沛,也要保证休息,一般夜晚不要超过12点睡觉,中午天最热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休息一下更利于体力的恢复和情绪的稳定。

编辑:何方

关键词:中暑 高温 情绪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