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艺评 人物 展讯 画界杂志

首页>书画>资讯

百诗百联书写“百年丰碑”

2021年08月16日 10:5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姜玉峰撰联   书写作者:徐正濂

▲ 江竹筠写给谭竹安的信(节选) 书写作者:杨耀扬

奕品

如何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建党精神中展示书法人的艺术担当?如何以精品力作涵养时代书风,在为国家、为人民立德立言中展现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8月2日,一份来自上海诗词、楹联、书法界的心灵献礼,即“百年丰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书法展(上海篇)”在位于上海宝山的龙现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展览以“百年丰碑”为主题,通过“于传统 蕴先进”“于性情 见信仰”和“于礼赞 寄向往”3个部分,展示了沪上老中青三代100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创作的百幅作品。

以诗词、楹联抒发红色情怀

与以往书法创作局限于古代诗词的内容不同的是,此次展览在书写内容上进行了创新,精选了革命前辈、先烈诗词作品21首,革命志士的新诗、信函、散文节选19段,同时聚焦本土特色,在展览的第三部分还特别呈现了根据上海诗词学会和上海楹联学会作者围绕上海红色地标、事迹原创的诗词和楹联所创作的书法作品。

在“于传统 蕴先进”板块中,首先以丁申阳书写的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李静书写的李大钊诗《忆天问军中》、张索书写的陈毅诗《三十五岁生日寄怀》等作品为起始,展现了党的创始人及众多革命前辈和先烈深厚的传统诗词功底。他们以诗明志,以词抒情,抒发革命情怀、阐述主义信仰、彰显革命胜利的强大信心,同时赋予传统的诗词艺术以先进的思想内涵与强大的生命活力。

在“于性情 见信仰”板块,书法家根据不同文学体裁,采用各种书风,力求从各个方面体现当年斗争的严酷性和艰巨性,从各个角度再现革命志士的精气神。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上海书协常务理事杨耀扬作为参展书家代表,谈及了其书写的《江竹筠写给谭竹安的信(节选)》。他说:“这封信是著名革命女烈士江姐的一封遗书,信中一句‘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展现了像江姐这样的一大批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斗精神。” 杨耀扬还受邀书写了占据两张六尺整张宣纸的《入党誓言》,“这是一次光荣的书写任务,当巨大的宣纸铺开在案桌上时,我有些激动,也有些不安,担心自己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书写时,我的情绪渐渐被入党誓词的内容感染,内心不停地鞭策自己,竭力表现出楷书的庄重雄伟。”杨耀扬表示,他还有意将点画写得浑厚粗重,以表达共产党人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信念,使入党誓词呈现出正大气象。

除了革命诗抄外,“于礼赞 寄向往”板块展现了体现上海书法创作继往开来的新作品,如以石库门、中共一大会址、上海解放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上海红色地标为主题的原创诗词作品及楹联作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这些作品既体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全面呈现上海书法发展的成就,更体现了上海书法界“为时代而书、为人民而写”的情怀。

以策展营造人文意象

如何使书写的内容和形式与书法家的创作风格相契合,从而创作出体现时代风格的精品力作,是策展团队在策划之初就开始思考的问题。据策展人、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马琳介绍,在确定创作内容的基础上,先实地勘察展馆,根据空间格局,确定作品规格形式,再根据书写的文本、字数多少,结合作者擅长的书风和创作特征与参展的书法家进行沟通,并针对部分作品提出书写形式的建议。可以说,此次展览采用的是“先策展、后创作”的模式,展出的100幅书法作品风格多样,几乎涵盖了书法的所有字体,既有帖学的流美书风,也有碑学的雄浑壮美,还有现代书风,并且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展现了上海老中青三代书法家“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的时代风采,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

为进一步丰富观众观展体验,在展览的空间设计上,策展团队根据展览空间特征,改变了以往传统书法采用的卷轴方式,而是以画框的形式来呈现,并通过书法艺术结合人文插花、古典家具、历史文献、场景营造等展陈形式,将书法艺术之美、汉字之美衬托得更加具有人文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为了更好地体现书写内容的历史背景,展厅中还特别呈现了两件特殊的展品。一件是中共一大纪念馆序厅里的红色题材雕塑作品《伟大的开端》,该件作品诞生于宝山智慧湾创意园,出自上海大学美院教授、雕塑家蒋铁骊之手,用3D打印的形式呈现13位一大代表步伐坚定地迈出石库门的瞬间,与展览主题相呼应;另一件是由来自宝山的手工匠人们用古老的非遗缂丝工艺手工制作而成的党旗。俗话说“一寸缂丝一寸金”,而这面缂丝党旗用了6.2万根丝线,由5位工匠花了一整个月制作而成。

以公教传承红色血脉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融入书法导览、策展人导览、红色讲解、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动。在为期两个月的展览期间,将开展8场专家艺术导览和8场红色宣讲, 结合40余件珍贵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献,生动讲述作品背后的红色故事,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渠道,让观众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也在润物无声中与革命前辈、先烈进行对话。

此次展览选择在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上海宝山区举行也有着深远意义,这片浸透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从打响解放上海第一枪、宝钢打下改革开放第一桩,到建设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如今又升腾着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澎湃之力,无不呈现出非凡的激情。展览中也不乏宝山元素,比如,书法家书写的诗词中就有5首诗词、2副楹联是围绕新四军吴淞情报组遗址、上海解放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7处宝山区红色地标创作的,展览中也展出了以上地标的图文资料。参展作者中有8位书法家来自宝山书法家协会,其中3位专家将参与书法艺术导赏,此外8位红色宣讲员也悉数来自宝山区,他们将为观众讲述书法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

满载着上海书法界对建党百年的深情祝福,“百年丰碑”书法展于传统,传承了上海的百年红色基因;于情怀,体现了书法家不忘初心;于礼赞,是上海书法界用手上的笔,凝聚成笔力,共同书写时代华章。“作为书法人,我们感恩幸福的新时代,应该写出无愧于这个新时代的作品。”杨耀扬动情地说。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上海 书写 书法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