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山海同心耕耘田园锦绣

——“十三五”时期全国农业援青综述

2021年08月24日 15:18  |  作者:孙海玲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八月的高原大地,青山苍翠,流水潺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格拉滩黄果梨种植基地上,上千亩的黄果梨树郁郁葱葱,硕果盈枝。

而在另一边的青海黄南州隆务庄仁青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械隆隆,工人正通过一道道工序,将一颗颗黄果梨变成香气扑鼻的金色果汁。

从一颗梨到一个产业,离不开天津市对黄南州的鼎力相助。自天津援青干部来到同仁后,同仁积极引进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同时,丰富产品类型、延伸产业链。如今,产自高原的黄果梨系列产品走上了天津市民的餐桌,一瓶黄果梨的致富道路正越走越宽。

青海作为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农业基础底子薄,如何打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全民战役中发挥对口援青优势?“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个发达省市以及四川、安徽两省分别与青海省六州两市建立了农业援青对口合作关系,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积极推动援青机制向常态化制度化发展,“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转变,多层次、多形式合作交流新局面初步形成。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宏伟介绍,“十三五”期间,特别是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农业农村部和兄弟省市及时伸出援手,真情帮扶,在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等多方面,为青海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助推青海省提前一年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

  

智力帮扶,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2019年8月,随着第四批援青干部踏上高原,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林也开启了为期3年的援青之旅。来到青海后,她担任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分管动物防疫和渔业渔政工作。

在防控动物疫病工作中开启打基础、抓基层、练基本功的“三基工程”,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免疫注射栏、无害化处理厂等从无到有,乡镇兽医站基础条件逐步完善,村级防疫员补贴得到提高,长江禁渔青海段实现良好开局……从克服高原气候带来的身体不适,到踏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杨林用真心、用热情诠释着一位援青干部的奋斗历程。

“既然来做援青干部,就要为青海农牧民办实事,为青海农牧业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身负重托,暂别亲人,像杨林一样一任接一任的援青干部背起行囊,奔赴三江源头,开始援建之旅。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智”,是解决青海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十三五”期间,援青省区不仅输送资金、项目,还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致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为推动中国农科院与青海省高校和农牧科研单位开展“院地合作、产研共建”,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为青海涉藏州县遴选推介农牧业适用品种和技术。强化人才援助,农业援青活动开展以来,选派厅级援青干部4名,“博士服务团”专家3名,接收青海挂职锻炼干部19名,培训涉藏州县项目管理干部100余人。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先后两次无偿为青海涉藏州县培训现代农业管理干部80余人,很好地发挥了科技驱动、人才先行的作用。

支持玉树藏族自治州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持,是北京市对口支援玉树的重要举措。通过选派干部人才赴北京学习培训,玉树一大批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将北京的先进理念、农业实用技术、致富技能带回雪域高原,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山东省在援建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才智力援青和受援地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实施“结对带交流、项目带人才、人才带团队”的“三带”培训模式,放大人才援青效应,不断改善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

据悉,各对口支援省市通过干部挂职、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式,为受援地农牧业发展注入先进要素,进一步优化了青海涉藏州县农牧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结构。通过迎进来、跟上去、资金注入等方式培训各类管理人才、致富人才和专业人才1200余名。

  

产业帮扶,强化青海的“造血”功能


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这里环境艰苦,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上海地处长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

10年前,因为“援青”,雪山之巅的果洛儿女唤来了东海之滨的“家人”,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两年前,在上海举行的“2018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来自青藏高原的特殊茶叶——藏雪茶获展会金奖。得益于上海市青浦区援青干部的牵线搭桥,这种产自雪域高原的茶叶成为班玛县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截至2020年初,藏雪茶种植面积已达1233公顷,共创造产值1718万元。

携手青海,农业农村部和各援青省区并没有将“援青”简单定义在“给钱给物”上,而是在“输血”的同时,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强化青海的“造血”功能。

2019年,农业农村部和青海签订了《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召开省部共建工作推进会、示范省创建工作视频推进会等重要会议,高层次研究、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大力推进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农业农村部连续11年支持青海生态畜牧业工程建设,提高禁牧补助标准,年补奖资金达到24.13亿元,受益农牧民达到21.5万户近80万人,有力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群众增收。

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大产业支持,创建牦牛、藏羊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3个国家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认定2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5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13个农业产业强镇,在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绿色发展。

山东投入援青资金1.6亿元,支持海北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建成了集科研、培训、示范、加工、养殖、旅游于一体的海北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实施了全州77个牧业村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州有示范园、县有产业园、乡镇有优良畜繁育基地、村有示范点”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体系。

北京市围绕玉树农牧产业发展实际,结合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开展帮扶,支持特色种养业发展,引进企业,通过与青海当地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等签订生产订单的方式,围绕牦牛、黑青稞等特色产品,努力带动当地就业,带动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

上海重点加强特色产业扶持,支持当地建设56个合作社并打造龙头企业,帮助果洛实现全州188个村合作社全覆盖,实施了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特色养殖种植业等6大类40余个项目的投资建设,促进果洛州农牧业向现代生产模式转变。

  

搭建平台,让高原特产走向全国市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产业优势是什么?是资源——农牧资源、日照资源、盐湖资源……“柴达木聚宝盆”名不虚传。但是,一个地区产业要发展、要腾飞,光有资源还远远不够。

结合海西资源优势,浙江发挥自身在人才、资金和技术上的长处,帮助海西发展特色产业,为其腾飞插上翅膀。

近年来,浙江企业陆续参加“青洽会”“百名浙商海西行”“浙商走进格尔木”等项目推介会,支持海西在杭州、宁波等地成功举办产业对接、项目推介、经贸洽谈等活动。海西的红黑枸杞、福牛、藜麦等高品质、有特色的农牧产品,依靠浙商投入,种植加工越来越趋于规模化、现代化,产品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全州农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亲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合作越走越多,道路越走越宽。如今,通过农业援青,各省市积极设立窗口,充分借助津洽会、浙洽会、农博会、西博会等支援方展会平台,推动青海特色优势农畜产品走出去。

为扩大青海特色农产品在江苏的销售,通过青洽会、农展会等契机,推动两地在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促进两地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19年12月20日至22日,青海省组织多家企业参加第十二届江苏省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展销的牛肉干、牦牛奶片、枸杞、青稞、藜麦、高寒燕麦等优质农产品,很受当地群众喜爱,特色产品知名度在苏得到提升。

北京在新发地建立“青海之窗”,帮助青海“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合作社特色农畜产品走进北京,融合扶贫助推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

上海市支持果洛州建设标准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雪域果洛”品牌。“5369”牦牛肉成为上海运动员专供肉品,班玛藏雪茶荣膺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以品牌打造助推产业发展。

天津市支持黄南州建成尖扎葡萄育苗基地和泽库有机畜牧业基地,将天津葡萄、蘑菇、冬枣等果品蔬菜在黄南州推广,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江苏省大力推进“苏企入青”“青货进苏”,在南京栖霞区和江宁古里设立营销店,导引牛羊肉、青稞、枸杞、燕麦、藜麦等40余种特色产品亮相南京。

浙江省和娃哈哈集团合作,将枸杞、藜麦带进浙江市场,在嘉兴世界水果城打造了柴达木枸杞一条街。

山东省实施海北州“千牛万羊”入鲁工程,帮助销售牦牛、藏系羊20万头(只),仅此一项促进牧民增收2000多万元……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如今,来自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正在源源不断地输入青海,援青之花已在广阔的高原大地上多彩绽放。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青海 援青 发展 产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