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江苏里下河地区:排涝降渍扛住台风侵袭

2021年08月24日 17:27  |  作者:刘自艰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真没想到,这么大的暴雨田里都没有受灾!”日前,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夏许村种粮大户周正桂察看田间水稻后激动地告诉记者,“连日来的暴雨,就怕农田受到影响。好在这几年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灌排系统得到全面优化和提升,也能保证灌得上、排得出,农田才能抗住台风的侵袭。”

7月下旬,受强台风“烟花”影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遭遇了大风和暴雨天气,平均降雨量100毫米,局部地区短时降雨量达200毫米以上。在这次台风“大考”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排涝、降渍设施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及时部署农田建设防汛工作


据了解,台风“烟花”来临前,根据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防汛抗灾有关工作要求,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防汛抗台风会议精神,部署渔业、农田建设等防汛救灾。

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响应,启动农田建设防汛预案,组织动员项目乡镇做好农田防汛抗灾准备;及时督促乡镇对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及时检修维护运行有故障的泵站、圩口闸等设施,清淤渠道,保证灌排渠系畅通,防范化解汛期风险隐患。

暴雨期间,项目区所有排涝机泵全力运行,闸口全力排水,大部分地区降雨均即时排出,局部200毫米暴雨也都基本在一天全部排出,近1000万亩在田作物受损甚微。

“有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修建灌溉和排水设施,农田连成一片,再也不担心干旱和洪涝,这才是真正的‘不淹田’‘高产田’。”里下河地区的种田大户、农民群众看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财政资金重点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里下河地区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得益于江苏省委、省政府多年来重视支持里下河地区治理与建设,得益于农业农村等部门持续加大里下河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入力度,得益于地方因地制宜、有效施策。

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属于该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涉及扬州、泰州、南通、淮安、盐城等主要城市。该地区盛产粮、油、畜产品、水产品等,是江苏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在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前,这一地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较差,沟渠淤积、闸站配套工程不全,农田除涝降渍能力非常差。每年汛期都会不同程度的受灾,个别地区农田经济损失达30%以上,大灾之年甚至绝收。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里下河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向里下河地区倾斜,集聚要素,重点投入。“十三五”期间,该省财政资金支持里下河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达110亿元,共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面积660万亩以上。

  

整区域推进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


江苏省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整区域推进农田建设,对里下河地区农田进行集中统一治理,迅速改善区域内农田生产条件。里下河地区既是江苏省整区域推进的先行区,也是发展壮大区。

早在2015年,位于里下河地区的宝应县就进行了江苏省第一批“整县推进”模式的试点和探索,通过3年的建设,宝应县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南通市、泰州市将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进一步发展壮大,2016年,南通市、泰州市启动实施“十三五”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任务均超过200万亩。

里下河地区河网纵横,地势低洼,俗称“锅地洼”,是典型圩区,多雨年份极易受涝受渍,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瓶颈。

根据里下河地区的特点,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建设内容,着力解决制约农田发展的障碍因素,重点加强排涝泵站建设,实施沟渠疏浚,合圩并圩,全面配套桥、涵、闸等基础设施。

“十三五”期间,里下河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各类灌排泵站6100座,疏浚沟渠3900公里,建设水闸、涵洞等10万座,建设防渗渠7900公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农田 建设 地区 下河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