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实践

三方齐努力“三正”促“三好”

——北京市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推进纪实

2021年08月26日 10:33  |  作者:张惠娟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QQ截图20210826103201

孩子幸福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护航。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张惠娟

2021年7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妇联等7部委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8月,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特别提出要促进家校社协同,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早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呼吁设立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如今,北京市8个区的40个咨询室开展了试点探索——

“喂,老师您好,遇到了棘手的教育问题,亲子关系紧张,想预约一下咨询的时间。”

“老师好,孩子沉迷游戏,无论怎么说,简直‘油盐不进’,我该怎么办?”

……

这是暑假期间,北京市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热线电话常遇到的情景。

家校社共育咨询室,是设在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组织,由教师、社区工作人员、家长和具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经历经验的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从2019年10月起,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分布在北京市不同区县的40个家校社共育咨询室,通过“把脉问诊、专业指导、跟踪回访”的咨询机制,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家长和孩子的心灵港湾。

应需而生

源于委员提案诞生的咨询室

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诞生,源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的一件提案。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 张雪一直重视家庭教育。“现在国家特别关注家庭教育。围绕着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了20多次讲话。”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讲到,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在实际中,很多家长遇到实际问题时因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同时又缺乏专业的指导渠道,从而焦虑、处理不当,而导致很多亲子问题。

2018年,通过北京市一零一中学调研反馈得知,该校模拟政协社团的六位同学经过调研提出了《关于在北京市中小学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室的建议》的提案。学生们期待在学校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室,并整合专业资源,解决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迫切需求。

“身边很多同学因为家长教育的失当而导致学生不能健康成长。我们调研发现,有71.66%的家长渴望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但无法获得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调研和建议能唤起家长们的重视,并能帮助更多家庭……”孩子们的想法和建议得到张雪的高度重视,她认真听取学生们的心声,认真了解调研所反馈的问题,并进行了调研。在她看来,如何让家长得到有效精准的指导,是解决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的“药方”。

基于充分的调研,2019年全国两会,张雪在中学生调研问题的基础上准备的这件名为《给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开展精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提案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北京市十二中校长李有毅在内的一批教育界委员参与联名呼吁。

应时而进

在试点探索中发展推进

“‘家校社共育咨询室’,从提案文字表述变成现实存在且真实发挥育人作用的咨询室,其实挺难的。”“因为一切都是全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循。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聘用管理、硬件设施的保障、制度标准的制定……一切工作都需要我们基于问题,在摸索中起步,在实干中创新。”张雪告诉记者,咨询室的建立,首先将北京市海淀区、通州区、昌平区等8个区作为试点,每个试点区至少选取了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和一个社区建立了家校社共育试点咨询室。“在试点的遴选上,既有城区的,也有郊区的,代表了北京市教育的不同层面。”张雪表示,这个工作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的高度重视,以及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强力推进。市教委为此拨付专门经费,用于咨询室的建设。

为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教育困惑,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面向学前教育、中小学家长发放了9万多份的调研问卷,以期收集家长真实的心声。“从问卷反馈中,我们发现,有近1/3的家长反馈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有不少困惑,迫切希望得到专家面对面的指导。”张雪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及各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各学校都设有家长学校公开课。关于教育理念,家长或多或少都了解。但问题一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家长就不知所措。他们更加需要精准的“招儿”。“就像看病一样,发现了症状,需要请医生把脉问诊、开药方,还需要复诊,直到问题解决。所以,教育问题的咨询也需要精准地指导、跟进、回访。”张雪表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就是要在“精准指导”上发挥作用,解决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何永彤就是这“最后一公里”咨询站的一名“把脉人”。作为通州教育系统的一名老兵、一名区政协委员,在20多年校长书记的工作经历中,何永彤对家庭教育的问题和问题学生颇为关心。“很多‘问题学生’背后都有‘问题家长’,而这个‘问题’的产生,很多源于家长对儿童心理、成长及教育规律的不了解。”为了深入研究相关问题,何永彤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考取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从校长职位上退休后,他成为“专职”青少年成长咨询专家。

这个咨询室位于通州区武夷小区紫荆园内,由何永彤在内的几名教育系统退休的资深校长、园长每天为学生、家长提供咨询服务、答疑解惑,从而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学校老师都很负责,但班主任毕竟要管40多个孩子,白天上课,晚上备课,精力有限,沟通只能放在班会或者开放日。现在,咨询室就设在我们小区,特别方便咨询。且有专业老师提供公益服务,老师还将问题负责到底,感觉这就是家长心中的港湾。”一位社区居民李女士表达了因咨询室的诞生而带来的福利。

“一方面,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孩子入园、幼升小、小升初等政策咨询;另一方面,对有寻求帮助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指导。”何永彤说,在他经手的30多个咨询案例中,有网瘾严重而放弃学业的孩子,有家庭原因而导致自闭症的孩子,还有青春期沟通不当而导致想自杀的孩子……经过耐心的沟通、专业的指导,乃至推荐医教结合治疗方案,他们对每一个咨询的案例都“精准把脉”,跟踪指导,回访,直到孩子走上了正轨。“看到咨询的家庭又和谐相处了,看到孩子身心健康了,我们别提多高兴了。”今年,由于家庭原因,何永彤暂时离开服务站,但他表示,等有机会,还想参与到咨询服务工作中,继续发挥余热,用专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护航。

在昌平区,退休教师刘荣娣也专职成为咨询室的家庭教育顾问。除了在昌平两所学校担任咨询顾问外,她还是昌平区百姓宣讲团的一员,为居民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正能量。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又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做沟通工作,刘荣娣成为前来咨询家长们的“知心大姐”。“现在,很多咨询的家长都和我成了朋友,经常通过微信咨询,反馈孩子的进步情况。”

在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专业人员中,除了何永彤、刘荣娣等教育系统的资深教育人外,还有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队伍资源,他们以身作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家长和孩子讲述革命故事,“立德树人”,补足“精神之钙”。

2021年春天,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进军学校、社区、家庭“三个战场”,促进和助力家校社协同共育。“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将退休的老校长、老教育工作者纳入进来,进一步挖掘‘五老’队伍的宝藏,让他们积极参与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张雪说。

顺时而谋

“双减”时代发挥沟通新使命

在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人才建设中,下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其中,专业人才建设成为咨询室稳定发展的灵魂和品牌。

“目前,我们建设了咨询室的人才库,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有良好师德、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队伍。”据张雪介绍,在工作人员配备上,咨询室除了充分利用学校德育干部、优秀班主任及“五老”资源外,还特别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只有专业,才能让家长信服,才能真正为咨询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张雪告诉记者,依托首师大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咨询室每年举行一次研究论坛,让从事咨询的老师们,每年都有一次专业的培训、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另外,咨询室吸纳全国从事家庭教育理论实践研究的专家资源,建设了全国层面的专家库。每半年,专家深入咨询室进行1-2次的专家诊脉。“在咨询室老师遇到棘手案例时,我们组织专家‘会诊’,出谋划策,助力问题的解决。”张雪说。

让张雪特别感到高兴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培养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硕士生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率先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目录下,设置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硕士方向。据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教授介绍,学校于2018年招收了首届14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向专业硕士,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每年各招收16-17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在校期间,全部进入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开展数据采集和案例研究工作。“2020年11月-12月期间,33名研究生在导师组的带领下,逐个深入北京的40个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访谈了800多人,整理出一份50余万字的研究资料。”在张雪看来,这对家校社咨询室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具有理论研究价值。

“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这项工作切口小、定位准、有需求、工作实,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促进家校社相互融合的探索创新、破解难题。”在张雪看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硕士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有一学期的时间在中小学校开展教育实习,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课程研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课程实施和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目前已有两届30名毕业生,全部就业于中小学校,从事学科类教学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希望他们未来能为咨询室的人才建设贡献专业力量。”张雪期待着。

2021年7月13日,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召开了阶段推进会。会上,北京市8个试点的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在推进工作中的经验及未来计划。大家一致认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有很多的探索和创新,也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欢迎,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社会影响,愿意持续推进下去。

“从2019年10月诞生,在近2年的试点探索中,北京市各级教育系统达成了共识,在工作上得到保障推进;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作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肯定,在不同程度上化解了家庭教育危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最大的收获。”在张雪看来,随着中央“双减”政策的强力推进,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将有新的使命。“达成教育共识是基础、家校社合力是路径、学生健康成长是目标。在‘双减’背景下,对一些家长在育儿理念所表现出的迷茫、焦虑的心情,要帮助分析问题症结,讲清大的政策导向,从而帮助家长疏导心理排忧解难。”张雪告诉记者,在此方面,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可作为学校教育的很好补充,因为家长可以随时进入社区咨询室咨询,也更愿意吐露真实的心声。

“接下来,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要将家长反馈的问题归类并反馈给上级教育部门,推动主渠道的‘双减’工作能够顺利向前推进。”另外,张雪表示,在下午三点半的课后托管服务上,听取并反馈家长们内心的呼声和不同的需求,“比如在社区托管上提供阅读、素质教育及个性化学习提升服务等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咨询室的渠道,让‘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张雪期待着,三年试点结束后,从2023年开始,争取将咨询室从目前的8个区辐射到北京市所有区,扩大到更多的学校和社区,让家校社共育咨询室从试点的“盆景”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助力广大家长做具有底气和素养的“硬核”父母,让更多孩子幸福成长。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咨询 家长 家庭教育 校社 指导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