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首页>科技>资讯

5G:催生媒体变革 赋能产业发展

2021年08月31日 09:38  |  作者:刘艳 房琳琳 史诗 实习记者 张佳欣 宋慈 摄影记者 周维海  |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编者按 5G技术已经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对话的方式。5G在赋能主流媒体发展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强大的“催化剂”作用。作为新技术革命进程中的潜在受益者,新型融媒+新技术应用会将媒体业引向何方?媒体在推动战略性新兴技术更快落地中,怎样起到重大示范作用?8月30日上午,科技日报社和中国外文局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5G大会·“5G加速赋能融媒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亦庄召开。我们整理了每位演讲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杜占元(中国外文局局长):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离不开新技术支撑

面向未来,新技术对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将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一是要积极推动科技共享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贫富差距增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需要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推动5G等新科技在全球领域的共享应用、交流合作和互利共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二是要加快创新传播领域的多场景技术应用。当前,智能化正在加速重构国际传播图景,我们应保持高度敏感,乘势而上找准结合点、着力点。

三是要着力构建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国际传播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需要不断深化拓展。中国外文局正谋划全球化立体化传播格局。

四是要充分运用科技进步成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比如,中外籍记者在外文局组织的赴新疆实地采访活动中,运用新技术手段在多个海内外社交平台发布“即摄即传”的推文500余条,让真实鲜活的影像直达海外受众。

李平(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

新技术赋能主流媒体责任将更重大

媒体融合在本质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主流媒体是推动媒体融合的主力军,应该在技术变革的潮流中抓住机遇,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媒体融合共同体,为融媒体提供行业规范。

全球对基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的融媒体产品,还将产生更旺盛的现实需求,所有媒体机构和泛媒体从业者在未来的数字文明中大有可为。科技日报社长期密切关注5G技术的动态发展,并开展了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的全球舆论引导。

当前,以病毒溯源、数字安全等为议题的国际舆论斗争严峻复杂。

面对已知要素与未知要素相互纠缠、不断叠加的大变局,被新技术赋能的新型主流媒体,该如何在速度和效率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清醒头脑,在主动担起职责使命的同时,还能以理性、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将成为我们要深度思考并积极作答的时代命题。

许志龙(科技日报社总编辑):

5G媒体应用或引发根本性变革

从媒体界、学术界和产业界专家的发言来看,5G与媒体融合发展的关系有几点值得关注:第一,5G对媒体发展的改变已从理论走向实践,其带来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改变正在发生,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并将发生一些更加根本性的转变。同时,5G本身对媒体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两者作用是相互的;第二,5G技术本身发展潜力巨大,当前的应用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领域有待发掘;第三,5G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赋能不仅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我们同时也应关注“间接赋能”方面的问题。

未来,5G如何加速赋能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更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郑波(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主流媒体要融合5G和自身特色

围绕5G+融媒体应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力,运营商不断丰富5G网络相关技术服务,设备厂商提供了各环节新型硬件的支撑,主流媒体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形成了大量的落地案例。

对于5G+融合媒体应用的下一步发展,郑波建议:一是主动求变,用新技术打造全媒体;二是增强精准性和个性化,提升传播力;三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度和主流价值。

进入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多,但也更加纷繁复杂。作为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既要有主动拥抱新技术的前瞻性,呈现出欣欣向上的变革姿态,又不能单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失去自身特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体现不一样的新闻视角,让读者发现不一样的价值,巩固舆论阵地。

张深源(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产品总监):

5G助力全媒体+技术共建共享

新时代新闻如何智能化?如何降低直播剪辑门槛?如何实现视频内容快速高效的生产?要想使先进技术成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支持和引领,必须做好顶层设计。

直播剪辑工具满足了新媒体视频生产中对新闻会议、活动直播中精彩、重要片段“边播边剪”的生产场景的需求。可在直播会议、活动录制的同时1分钟内可完成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提高生产发布效率,是目前媒体高效制作短视频的重要工具。

人民日报社的智能媒体资源库对剪辑素材文件进行多维AI分析,智能提取文件的标签、画面文字、语音、关键字,有效二次利用文件,并支持通过智能搜索轻松找到需要的素材。

高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首席记者、全民拍栏目负责人):

5G+融媒体应用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5G+8K+XX组合”“5G全民拍”“5G消息推送”三方面体现了5G技术在融媒体领域的实践。2021年两会,新华社运用“5G+8K+新立方演播室”实现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沉浸试听会+沉浸式聊会”。

此外,“5G全民拍”是新华社在其App内置推出的融媒体应用,前端产品功能涵盖新闻、全民拍、个人中心、短信回落等功能。不到一年的时间,日均收集、处理问题400余件。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还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正式测试了三期“5G融媒体短信新闻”,注重产品体验和用户互动,通过媒体报道,既服务了政务,也回应了民“声”,可谓是5G技术的生动实践。

这些案例用融媒体内容激发全民参与热情的做法,展现了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完美结合。

张施磊(CGTN新媒体部执行主任、高级编辑):

5G+新媒体助力创新产品输出

新闻界要主动拥抱新科技,主动进行媒体融合,做到“以攻为守”,创新产品内容。

例如,梅地亚中心“建党百年”报道、“美丽中国:自然”纪录片、5G覆盖移动直播等实践应用,均展示了最新的沉浸式的媒体融合新产品,包含了8K、4K、AR、VR等技术。以“美丽中国:自然”纪录片为例,该系列节目采用8K技术摄制和播出,通过对中国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珍稀野生动植物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全面呈现我国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目前,CGTN的新产品“问熊猫”基于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加上AI小熊猫形象,能够回答大家针对中国制度、中国政策等等相关问题。

张保安(长城新媒体集团党委委员、技术总监):

技术平台要以“智”支撑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以广泛传播和时效为生命,技术在新闻的感知、研判、选择、采写、制作、传输、传播、承载、呈现、互动、效果反馈评估、安全等环节和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的信源都得到意想不到的扩展和扩充。

技术平台要支撑和引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即:媒体单位内部的融合、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深度融合、省域内媒体单位的深度融合。

以河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冀云·融媒体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为例。目前,冀云·融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河北全省指挥调度、协调联动的功能,时政要闻全省统一配发,其他内容统一汇聚、按需择取,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统一设置议程和议题,重大舆情统一发声、统一应对,真正建成了区域性的平台型媒体,实现了“基于一朵云、构建一张网、宣传一盘棋”的媒体传播格局。

刘晓林(美国美通社亚太区受众拓展兼发布业务总监):

5G重构世界交流互动方式

5G技术影响全球多媒体内容传播。一方面,视频化内容已经占据全球用户绝对的流量消费与使用时间。另一方面,5G正在重构我们与世界的交流互动方式。

5G也正在改变媒体的传统故事讲述方式。多媒体内容已成为全球记者最常用报道语言,而多媒体稿件的阅读互动高出纯文字稿件近三倍。

5G技术与多媒体应用也为企业传播提供了新方法。例如,美通社利用AI与移动端探索多媒体内容制作分发,也在帮助国内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利用更生动的多媒体语言讲述故事,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受众。

视频化语言具备独特的感染力,在5G技术的加持下,在未来会更加深入的影响媒体传播。

瓦西里·普什科夫(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局局长):

沉浸式多元化内容形式将加速发展

得益于更快、更高容量的互联网发展,全球媒体不仅能够加快信息发布速度,还能实时监控受众的反应。5G技术将推动新的新闻内容呈现方式的发展,首先是沉浸式新闻报道。

5G时代,所有移动应用程序都能为他们的受众提供多元化的多媒体内容,从高清视频到十亿像素全景图。一是,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项目将加速发展;二是,5G将为视频、音频内容的多媒体项目开辟新的前景;三是,视频作为另一种内容形式,将继续流行。

5G为媒体提供了众多机会。记者将能够更快地将照片和视频从现场传输到编辑部,进行现场直播。同时,媒体将能处理更复杂的视频、音频和照片格式,并能够实时查看用户对媒体内容的反应,并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偏好。

崔保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5G赋能媒体融合与媒体转型

5G赋能不仅是全媒体与媒体融合发展,还推动了媒体转型。例如,在电商、短视频、直播平台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芒果TV一方面坚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以优质长视频内容留住用户。另一方面,看准时机,积极跑入新赛道,以在实践中破局。目前芒果超媒推出了“小芒电商”,这是对延长全产业链做出的主动实践。

新的传媒生态体系和传媒产业格局有重要关系。而媒体融合向平台化方向转型是5G技术下影响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发展数字经济,能够补齐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要求的坚实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媒体融合能够拓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应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媒体融合的平台建设、技术投入、人才培养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必须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发展数字产业则能够夯实传统媒体经济基础,为建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物质支撑。

丁刚毅(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数字表演高精尖学科带头人):

仿真技术服务国家庆典活动

大型活动如文艺汇演,创作到排练预演调整,一直到现场的执行,实际上已完全可用现有的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做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仿真。

例如,在今年的7月1日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丁刚毅团队的仿真系统参与了大会的广场布置、集结疏散、观礼人员座席安排、特勤安保、央视直播、创编排仿真服务、8K主屏视频集群渲染。这样渲染的工作量,传统的方式大概需要1个星期以上,而其团队基本能做到4至5小时即可渲染1次。

仿真技术还参与了建党百年重磅微视频《路》从镜头与美术设计、材质与模型制作、仿真开发与动画渲染等的方方面面。从美术设计、材质、光线再到镜头,都是通过计算机制作而成的。

此外,仿真技术也应用于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可以说,仿真技术为文艺汇演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高鹏(华为公司战略部音视频产业发展高级总监、工学博士):

5G音视频沉浸式体验亟须创新突破

音视频已成5G主战场,高质量、交互、沉浸式创新亟须突破。超高清视频时代已经来临,更丰富的8K/虚拟现实的体验已在路上。这个阶段,需要的不仅是视频的分辨率从2K到4K到8K的提升,更需要从技术、标准上切实解决音视频业务的沉浸式体验。

尽管4K、8K超高清摄像机录下了很多信息,但是在传统的后期、母版制作、分发、显示等环节,大量的亮度和色彩信息却丢失了。华为从2000年开始布局音视频技术,为产业界贡献了很多技术和标准。HDR Vivid作为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团体标准,相关终端厂家使用成本趋近于零,助推了整个形成为对质量内容付费的习惯,超高清视频时代,内容的安全及保护尤为重要,为超高清内容安全保驾护航需要产业同心,更需要制度设计。

陈雷(高通公司高级市场总监):

“第四终端”拓宽媒体边界

从内容的生产、编辑到分发,5G对媒体全链条的赋能将因为“第四终端”的加入而再次发生质的升级。

5G改变传媒行业从终端设备开始。如今,手机在信息传播链条上的能力已足够强大,耳机、智能手表也逐渐参与到全媒体流程中。随着5G的普及,以XR眼镜等为代表的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混合现实设备和服务组成的“第四台智能设备”很快也将成为公众新的浏览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将因此融为一体。

因此,下一个计算平台——无界XR正成为焦点,它对社会及生活的影响将比智能手机还要大,它改变的是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媒体行业的发展更将因此充满想象空间。

屠嘉顺(中兴通讯NFV/SDN首席科学家、中兴通讯公司技术发言人):

5G消息给媒体一个内容直达受众新入口

构建在运营商网络之上的5G消息的最大特点是“公信、可靠、易用、普惠”。

受惠于技术及运营模式,5G消息不仅能加码媒体的公信力,更可有助于建立相关政府机构与人民群众间真实、直联、直观的沟通。

以新华社的“5G全民拍”应用为例,通过5G消息,市民可直接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不需要输入手机号码“自证身份”,不需要提供地点。同时,因为电话号码实名认证、真实物理地点标注及信息加密等特点,亦可省去不少相关政府机构诸如为过滤垃圾信息、规避不切实际投诉等原本需要动用的资源。

王琼(腾讯企业微信政务民生行业总经理):

以移动端为主的数字化平台成主流媒体标配

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使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业务落地,办公协同、采编播、触达受众等多业务场景的创新融合不断深化。

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不断争取优质“铁杆”受众及更多以往“不可达人群”,是主流媒体当前的关键诉求。但在媒体融合这一升级过程中,媒体的组织架构、手段、工作流程都将发生巨大改变。

应构建一个以移动端为主的数字化平台,连接媒体内部、连接产业生态、连接最终受众,以实现工作流程的数字化、移动化、集约化,让优质数字内容高效覆盖足够多的受众正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升级方向。

(余昊原 陈春有 宋子嫣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鲁雅静

关键词:媒体 5g 技术 发展 融合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