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聚焦

协同发展 迎接挑战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经贸合作研讨会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商峰会聚焦科技创新

2021年09月03日 09:50  |  作者:吴志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7版配图)(532908)-20210903093053

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国纳米谷”一期工程纳米智能技术科技园主入口处的“科技是国之利器”标语。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山水默默相依,心手紧紧相连。8月26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经贸合作研讨会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商峰会如期召开。

创办于1994年的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经贸合作研讨会是促进海峡两岸和港澳工商界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每两年一届,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澳门中华总商会共同主办。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产学研各界围绕经贸领域热点议题,为海峡两岸和港澳工商界深化交流,互利合作,提供许多有益思路和主张。今年,本次会议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举办,在北京、广东、台湾、香港、澳门各设会场。

湾区发展势不可挡

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世界四大湾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科技与创新,是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使命。本届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经贸合作研讨会聚焦于此,产学研各界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发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许显荣在会上表示,两岸四地经济合作的数十年密切交流,产业合作得到充分发挥,相互成就了各自的产业竞争力。特别是两岸四地产业已经由传统产业蜕变成科技为主的产业形态,这对于当前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我们合作的科技创新领域主要聚焦在5G互联网、AI及智慧城市、新能源运用、精准医疗及生计产业等。”许显荣说。

对此,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史立德坚定地表示:“只要能加强合作,更好地优势互补,湾区大有条件发展为国际创新中心,成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领军者。粤港澳大湾区有多项发展机遇。”

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有礼表示,海峡两岸和港澳工商界的共同合作,可以运用好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发挥好各自优势,实现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以更高水准改革开放,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当日,会议还举行了广州市南沙区营商环境推介、项目签约仪式,集中签约10个港澳重大项目,涵盖粤港澳合作平台,珠宝、酒类及食材、粮食加工,显示屏等先进制造产业,总部经济及都市新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

为产业链创新链补链强链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超过7800万,是全中国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口流入之快的背后是经济繁荣的虹吸之力。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总值接近17000亿美元,占全球12%左右的GDP。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十分成熟的产业链,区内城市各有所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如何进一步做强产业链,发展创新链,是研讨会上大家频频讨论的话题。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胡军指出,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创新效能有待提升;创新资源协同和产业一体化布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基础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创新链“缺位、断链”问题较大;创新产出质量不高,核心专利仍然不够。

对于未来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胡军建议,第一,着眼于国际竞争的重大变化,探索建设以我为主的、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创新链治理模式和产业技术共生体系。第二,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理顺粤港澳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跨境政策的对接与衔接。第三,重点解决转轨体制下微观主体的创新激励扭曲问题。包括有效专利申请、创新人员激励、体制机制、公共政策设计、创新政策整个系统的构成。第四,台湾在创新方面有很多经验和成熟的做法,未来台湾和大湾区有着很好的合作空间,应积极推动台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1+1>2。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信达控股集团执行董事骆百强提出,利用香港基础研究强、对国际科技人才吸引力强、国际金融服务强等优势,对外借助国际化和“一国两制”的条件,吸引全球顶尖科研资源来港汇聚,对内争取中央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支持,推动大湾区内科创要素的双向流动以及优势资源的整合。

全国政协委员、全联科技装备业商会会长陈志列从第三方的角度建议,加强与海峡两岸和港澳商会协会的沟通交流,发挥各地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建立与各区商会、协会的沟通平台,促进会员企业之间合作,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合作模式,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共享供应链信息,建立后备供应商信息库,提高关键零部件标准化程度,协同增强供应链弹性,提升应对供应链风险中断能力。

他特别提到,要发挥商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梳理出关键资源的清单,形成产业链发展关键目录,对照目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和难点,有针对性向政府提出各种关键技术应用所需要的政策激励。

湾区的科技青年联合起来

本届研讨会暨工商峰会首次增加了青年企业家对话会环节。会上,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的8位青年企业家代表畅谈在新发展格局下,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环境与政策的感受体会和建议,探讨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合作与发展。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表示,高质量发展总要解决创新,再往后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它是一个产业链的链条创新。单靠单一企业不行,两岸四地可以共同合作,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他还建议,在中上游的产业链布局上,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广州市天河路商会会长、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谢萌表达了作为湾区儿女的信心。他说:“作为大湾区新一代企业家,要积极拥抱变化,对市场的认识有前瞻性、预见性,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建立数字化思维,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与想象力。”

湾区要发展,首要是人才。广州市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于去年8月成立,目前已举办多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为在粤台湾学生了解大湾区建设提供服务。全国台企联广东片区青年功能委员会主委、广州市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理事长苏一舫说:“不同于台商前辈,目前的台青二代主要瞄准科技创新项目为主。”

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企业家霍英东就开始在内地投资,传承至今,他的孙子霍启文在会上表示,霍英东集团正在把不同元素、新的科技、管理手法慢慢融入公司,现在的“霍三代”正在积极参与湾区建设。

作为广州市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文说:“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以及组织能力。我们要把握好政府政策去支持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从而促进企业成长。”

参会之前,霍启文做过一个调研。调研显示,香港60%-70%的年轻人没来过内地,香港年轻人对内地不太了解。他表示,企业在广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一项计划,“我们希望通过游学、实习、就业、创业和居住帮他们解决基本需求,让他们融入大湾区。”

广州市政协委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表示,科大讯飞的南沙人工智能研究院已成为非常受港澳台青年欢迎的实践基地。“希望他们能够借此更加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共同创造一个产业更加繁荣的湾区。”她说。

相关链接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500强民企知多少

8月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中国大陆地区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比上一年增加11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43家公司上榜,其中,广东上榜企业16家。

从区域分布特征来看,广深地区成为500强新增企业的主要来源地。今年500强入围企业总部在深圳的有8家,总部在广州的有5家。受益于珠三角产业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广深地区的企业将继续领跑全国,甚至领跑全球。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以广州、深圳为核心,逐步向周围地区辐射,经济呈现区域性集中趋势,广深成为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地带,具备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在未来,将继续保持经济强势和经济结构化优势,而佛山和珠海受广深带动,将成为后起之秀。未来将以先进地区带动后进地区共同发展的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态势。广深的双城联动,进一步聚焦了人才、科技和资本等重要资源,充分发挥广深经济活力,并在经济结构上相互补充,成为全国城市区域发展的典范。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上榜数量有了新突破。今年共有25家企业登上财富名单,其中,广州上榜的企业主要以国企、央企为主,但是,粤港澳大湾区上榜的企业仍然集中在民营企业,这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块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息息相关,支撑珠三角经济的主力一直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中流砥柱。

编辑:秦云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