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聚焦

“双减”政策落地,新学期迎来新变化

2021年09月06日 09:26  |  作者:奚冬琪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被称为“双减”的新政策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卸下过重负担、逃离题海战术,让孩子们“返璞归真”……9月1日,随着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的开始。校外培训做“减法”,业余时间做“加法”的“双减”大礼包为孩子们送上了开学“见面礼”。但全新模式如何打开,学校、学生、家长都需要重新适应。

校外培训做“减法”:学科班取消了,家长依然不敢放松

8月29日,是家住上海市卢湾区的一年级新生阳阳开学报到的日子。分完班、领完课本,阳阳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回家,开始期待全新的校园生活。作为新生家长,阳阳的妈妈马静感到既欣慰又紧张。欣慰的是赶上了“双减”,孩子可以不用上紧发条去校外辅导班“学学学”了;但紧张的也是“双减”,怕孩子什么都不学,以后的考试成绩跟不上。

“本来我们计划孩子一开学,课外的学科培训班就一起跟上,现在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马静说,和很多学生家长一样,自己虽然不想孩子课业负担过重,但面对未来中考的激烈竞争,也不得不早早给孩子规划好学习计划。尤其是阳阳学前阶段就没怎么上过学科类课程,现在就更得抓紧了。“本来是准备和之前幼儿园的其他妈妈一起组团去给阳阳报奥数班的,结果‘双减’政策出来,奥数班不让办了。我们就又去找了一家正规的培训机构,报了语数外三科,没想到现在这个也不行了。”

一方面是期盼减负,一方面是担心成绩。作为“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新学期,无论是刚刚开始步入校园的“无负担”新生,还是曾经有过被各种课外辅导班“疯狂轰炸”经历的学生和家长,都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黎瑞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孩子的妈妈,虽然新学期各种学科类辅导班停办,可她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为了不让孩子掉队,她决定自己在家“鸡娃”(网络流行词,意为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我买了好多辅导书,自己先学一遍,然后再辅导孩子。”黎瑞说,现在书店里的“一课一练”都已经卖到脱销了,说明家长们根本不敢放松。毕竟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还在那里,你不学可别人都在学。“如果不能改变选拔制度本身,减负后作为家长,只会更迷茫、更卖力。”

业余时间做“加法”:有利有弊仍需探索

“不过作为新生家长,从长远来看,能减负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利好消息。毕竟以前看到别人家孩子和家长那么辛苦,我们也很焦虑。”马静提到,比如,“双减”背景下,很多学校修订了新的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她也收到了学校的“课后服务告家长书”,上面提到学校从14:45到18:00都可以提供课后服务,服务内容也是注重兴趣培养的项目,这就给家长减轻了很多负担。

另外,马静还提到,现在学科类课程不允许再办,但各种艺术、体育类课程却火了起来。“听说艺术、体育类特长以后中考可以加分,我也给孩子报了个竹笛班。不管怎么说,这类课程是培养孩子业余爱好的,也算是素质教育,总比以前只上主科好。”

不过,也有家长提到,“双减”在业余时间做“加法”的方式也值得推敲。比如要求学生早上八点之前不能到校,到校了也不让进校门,给家长上班带来不便。比如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导致以前在周六日上的线上课程被挪到了周一到周五,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北京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反映,现在孩子每天上完课后服务班就快5点了,回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要开始6点的线上课程。两个小时的课程结束还要写作业,孩子睡觉的时间反而更晚了。虽然不占用休息时间培训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在政策过于一刀切,没有适应实际情况。

新学期已经开始,“双减”到底效果如何?是否真的能够给学生、家长减负?又将给未来的教育环境带来怎样的改变?大家都拭目以待。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孩子 双减 家长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