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口述历史

父亲一生的追求

2021年09月09日 13:41  |  作者:韩宗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截图_20210909134111

这块展板是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家乡重庆隆昌党史研究室王全友主任发过来的。左一是恽代英,左二就是我的父亲韩劲风。

我的父亲韩劲风16岁时就报考黄埔军校;19岁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系读书,是学校中共支部的领导人之一,因遭国民党政府通缉,不得不离开家乡。他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并与周钢鸣一起成为真如小组负责人。1936年10月,他参加了鲁迅先生的追悼会和葬礼。

1937年“八一三”上海沦陷后,中共长江局委员董必武要共产党员朱婴回家乡华容创办一所推动抗日、培养进步青年、输送革命力量到延安的学校,中共湖南省工委派共产党员,就是韩劲风和朱维泗分别担任训育主任和军事教官,并确定韩劲风建立党组织。

“长沙大火”后华容东山中学由朱婴带队,组建了“华容东山中学救亡旅行团”绕道去了延安,这其中还包括背着一个小包袱从家乡赶到华容求学的我的舅舅,他后来在延安抗大做了吴印咸的学生。这一批从延安走出来的人,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重要职位。

抗战时期,韩劲风在《救亡日报》《武汉日报》等进步报纸工作,他曾给我们讲述过办报要在夜间工作,常常连夜写社论的经历。1941年2月28日,在桂林复刊仅三年的《救亡日报》又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停刊,韩劲风和总编辑夏衍一起连夜撰写休刊社论《我们失去的是锁链……》,凌晨送到印刷厂印刷,之后韩劲风在桂林被捕入狱。出狱后他与单线联系的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他回到四川,曾在多家进步报刊工作,再后来又辗转香港,加入民盟。

1948年韩劲风携家眷与李济深等民主人士一同乘海轮回到祖国大陆,作为民主人士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韩劲风参加了创办《光明日报》的工作,后又在《人民文学》《新港》和天津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工作。

1990年,在韩劲风逝世6周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题为《信仰》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文中讲述了韩劲风为恢复党籍不懈追求的经历。父亲对党的追求是执着的。即使是在“大跃进”年代紧张的工作中和“文革”的“牛棚”“干校”里,他始终不放过一切线索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当年的党组织领导人。可是,单线联系的上级寻找起来如大海捞针,何等之难!

我从刚懂事时就知道,韩劲风每个月都要先从工资中拿出几元钱买邮票,然后才把工资交给母亲。他写过无数封信,尽管其中一多半都被退了回来,可是他还是不断地写啊写。当时我还太小,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内容,但我看到了他的执着和真诚,在一封封信上,寄托着他不懈的追求,也许还不乏几分固执。“文革”后期韩劲风被下放农村,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继续在写信,他每天都要到村口去等邮递员,送去厚厚的一摞信,也送上他的希冀。取回两张他订阅的报纸和上面贴着“查无此人”字条的信,同时取回无言的失望。

自1941年被国民党抓捕入狱,韩劲风就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这之后的40年中,他心心念念的就是恢复党籍,个中心酸,难以言说。幸运的是,在去世前的8个月,1985年4月,中组部调出韩劲风档案直接审查决定,为他恢复了党籍,这是对他一生的追求给予了评价。

韩劲风的很多文章及日记照片等都在“文革”中被抄家损毁,我们现在能搜集到的只有极少数的资料,从《甘泉的都市》和《新港之夜》两篇散文中可以看出他对新中国炙热的情感,一篇是他出差济南时所写,另一篇是刚调到天津时的作品,他的文章能把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典故等融于激情文字中,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他写给子女的信或是刚提笔写的一首新诗,或是讲讲相关的故事,让我们打开思路,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三姐至今珍藏着她20世纪60年代初到桂林演出时父亲写给她的一首《飞笺答施儿》诗,他在信中给她介绍了桂林的历史和地貌,让她走到一地就要对当地的人文和自然风光细心体味欣赏。

尽管曾经因为失去党籍使他在工作中倍受挫折,但他心中追求革命理想的火焰从未熄灭,即使是在至暗时刻,他也会拿出珍藏的洞箫吹一曲《春江花月夜》,既坚毅又乐观的性格支撑着他终生追随着自己的信仰。

虽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我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也会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大变化,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而欣慰。在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不忘初心,只要牢记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就一定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韩劲风 父亲 追求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