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阅读

弘扬新时代戏曲艺术精神

——“中国戏曲当代发展”研讨会暨“纪念张庚先生诞辰110周年”等学术活动综述

2021年09月14日 10:4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戏曲研究〉文选(1957-2020)》

《张庚画传》

本报记者 郭海瑾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戏曲研究所建所70周年,也是著名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诞辰110周年,《戏曲研究》杂志复刊41周年。为总结70年来中国戏曲研究的成就,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承办的“中国戏曲当代发展”研讨会暨“纪念张庚诞辰110周年”“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纪念《戏曲研究》复刊41周年”活动于9月8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本报记者参与此次学术活动并进行报道。

继承“前海学派”

宝贵学术传统

今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也是张庚先生诞辰110周年。围绕建院7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了一系列学术活动,9月8日召开的“纪念张庚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次研讨会上,刚刚出版的《张庚画传》《〈戏曲研究〉文选(1957-2020)》同时发布。

“张庚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戏曲研究所的创建者和组织者,是中国现代戏曲学和艺术学的重要奠基人。他1934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之后又任东北大学鲁艺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张庚先生致力于戏曲革新工作,对编演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有益实践,与郭汉城先生共同开创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中国艺术学‘前海学派’。”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介绍道。

1951年,中国艺术院的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揭开了戏曲发展的新篇章。在其后的70年中,在以张庚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学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的戏曲研究事业逐步走上正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模和体系,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传统。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指出,张庚先生生前主张戏曲研究人员与戏曲院团相通,与高等院校的戏曲研究者相通,与海外学者和戏曲工作者相通,这“三个相通思想”体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自身的戏曲科研当中,也体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各地艺术研究院所共同推进的多项戏曲类国家项目当中,还体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构戏曲理论体系、艺术体系的当代实践当中。

张庚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戏曲学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戏曲研究所的创建者、组织者,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的《戏曲研究》创刊初期的主编之一。《戏曲研究》创刊于1957年,间断数年后,1980年复刊,至今已有64年的历史。经几代戏曲研究所学人砥砺同心,使这本刊物成为赓续前海学派血脉、推动中国戏曲研究事业的重要刊物。

自建院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戏曲研究秉持着一个很好的传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这个传统就是以张庚、郭汉城为代表的几代学者们树立的一个方法、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和一种态度。“一个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个方向就是《戏曲研究》在创刊的时候所标记出来的向遗产学习、向舞台学习、向艺人学习;一个目标就是几代学者共同致力的民族化理论体系、民族化艺术体系以及民族化表演体系的建构;一个态度就是由张庚先生所提出来的‘三通’。”

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龚和德说,张庚先生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际”,不仅包括历史的实际,还包括现实的实际,也就是包括历史研究和现状研究,而且两种研究要互相结合。此外,张庚先生对戏曲的态度是既要保护民族戏曲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成果,又要推动戏曲继续发展,与新的时代的人民群众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

中国戏曲理论体系的建构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当代中国戏曲》《中国戏曲志》……这些在中国戏曲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皇皇巨著,其组织领导者、主编之一皆为张庚先生。

1987年,张庚先生在《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戏曲学有四个层次:论是最高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史,第三个层次是志,第四个层次是资料汇编。”他还特别强调理论的具体运用——评论。从资料汇编到志,再到史、论,然后评论,构成了中国戏曲理论体系。

“以张庚、郭汉城为主要代表的前海学派,首先对中国当代戏曲理论体系的建构进行了设计,并作出了实践。无疑,这一历程证明了他们的设计与实践是正确的、科学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张庚先生的学术贡献:“其次,他们完成了戏曲通史、通论等奠基性著作,对中国戏曲理论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再次,张庚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剧诗说,对戏曲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最后,中国戏曲理论体系的建构对戏曲理论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安奎认为,张庚先生在戏曲学科体系建设、戏曲学术体系建设方面,都做了筚路蓝缕的工作。可以说,他是一位开拓者,也是一位奠基人,但这些还都需要再做深入研究。他希望后学者在继承前辈理论基础上,还要对其在戏曲表演艺术体系等未尽之业上尽心尽力、一代一代做下去。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廖奔从剧诗说谈起,对张庚先生的戏剧美学进行了解读。他指出,认识和把握张庚戏剧美学就要从整体出发,对张庚戏剧理论进行全面研究,这也是后辈学人应该不断完善继承的。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育德回顾了张庚先生在中国戏曲表演教学体系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认为,“张庚先生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戏曲表演教学史论研究,一个是戏曲角色创造,还有一个是戏曲剧目教学,也就是戏曲经典剧目教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谭志湘、黄在敏、胡芝风,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汪人元、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张刚分别从少数民族戏曲、戏曲导演、表演、音乐等方面阐发了张庚戏曲理论的贡献。

张庚先生对中国戏曲理论体系的建构是全方位的,涉及了戏曲的方方面面,覆盖了戏曲各个剧种,为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泽被后学的大家风范

“当时家里困难,我申请了调离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庚先生在我临走的时候,专门找我谈话,给我想了很多能够解决困难的办法,就是希望我不要走。他说你的困难可以逐步帮你解决……”现年84岁高龄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吴书荫动情地回忆了当年往事。“谈到后来,张庚先生哭了,我也哭了。他说看来是留不住你了,便再三叮嘱我要把戏曲文献研究坚持下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吴乾浩讲述了1996年张庚先生为《京剧泰斗传记》书丛写序言的往事,并对张庚先生治学严谨且不拘一格的态度以及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理念深表叹服。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周传家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张庚老师让他的女儿给自己送了亲笔信,“正是张庚老师的理解、慰藉、鞭策和鼓舞,才给我带来了温暖,才使我坚持下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文峰回忆了在张庚先生的鼓励下,自己不仅迈入了戏曲研究的门槛,还出版了学术著作,他说,张庚先生“非常关心青年学者,关心戏曲研究队伍的建设”。

作为张庚先生哲嗣,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员张小果讲述了张庚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着手理论建构的故事,尽管经历磨难,但他依然信心坚定,因为他身边有一个集体。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秦华生、毛小雨、郑雷、熊姝、李志远、孙红侠、辛雪峰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张庚先生传承下来的精神力量。他们一致认为,后学者只有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才能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扬光大。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戏曲 中国 张庚 艺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