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如何传承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这个论坛说的全是干货!

2021年09月23日 11:28  |  作者:李木元 满达呼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李木元 满达呼)9月17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论坛在京举行。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杨金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六位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为主体,展示当代中医药学专家临证精华与学术思想,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推动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微信图片_20210923112512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处长马堃介绍,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拥有5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及其传承团队,形成诊疗方案、发表名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论文、出版专著、收集原始教案、医(验)案、文稿;承担课题、成果转化、开发院内制剂、获奖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重视传承团队建设,培养了中、高级人才,接纳了国内外多名人员进修学习、举办了多项国家级继教项目和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中国中医科学院还抢救整理老专家宝贵财富,编辑出版《国医华章》。全面系统梳理了建院50多年来院里1-5批64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在抢救、整理和传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现代名中医,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等方面留下了宝贵财富。1-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方法多样,特色明显,行之有效。全院有129位指导师,培养继承人250余人。2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培养了一批学术影响深远、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的传承人才。

中华中医药学会监事长曹正逵在会上表示,名老中医药专家对中医药理论有着深刻的认识,经历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医药学特有的重要的智力资源,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和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重视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传承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次学术周活动,进一步整理挖掘名老中医的诊疗技术经验与特色,总结其学术思想,搭建中医药传承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和发展为宗旨,以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培养各层次中医药人才、收集特色诊疗技术为目标,总结经验,充分交流,凝聚共识,开拓创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二级巡视员金二澄在会上表示,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多、大家多,其学术经验需要我们很好地传承挖掘、创新发展。2016年以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连续举办了5届中医理论学术周活动,对于促进中医理论研究和学习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本届论坛围绕“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以基础所六位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为主体,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这是推动中医理论学术与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值得下功夫把这些工作做好。

金二澄希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抓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二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中医药理论研究。三要总结运用名老中医药专家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查德忠在会上表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陆广莘、孔令诩、沈绍功、阎孝诚、孟庆云、李维贤、周超凡等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积极践行,在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方面开展了大量具体而深入的工作,还专门建有“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支持下,持续推进传承模式、传承标准、成果评价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查德忠还表示,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提出了新要求。他建议: 一要深化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的系统研究。二要推进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的模式创新。三要促进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在会上表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医药传承发展必须有基础支撑,如果用宫商角徵羽谱曲来形容中医药事业,那么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应该是宫音。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是中医的根,如果没有根,中医药发展就会很成问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发展不协同;二是医教不协同;三是事业和产业不协同。

屠志涛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医药传承要有新举措,今年10月北京要启动中医药传承“3+3”工程。2007年启动的老的“3+3”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发挥了很大贡献,现在北京市有170多个“两室一站”,40多个名家研究室,40多个名医工作室,80多个名医传承工作站,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占了很大一部分,尤其名家研究室。但是名家研究室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太好,参差不齐。

新的“3+3”工程要以问题为导向、目标为导向、结果为导向,针对中医药传承要有五个突破:一是案例激励。哪个工作室工作做得好、传承得好,就要大力支持。一个工作室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也是可能的。二是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和书院教育这“三大教育”要形成倒逼机制。三是研究名医。现在研究名医和名医研究差距有点大,虽然搞了很多传承博士后,但是对名医的研究不到位,多数都是名医研究。表现在没有一本很好的名医传。四是名医带传。名医传承是为了一代代传承,名医传承必须分成门人、传人、学人,要分批。传承好的标志是什么?不是说出本书、开个会、拜个师就算传承好的标志了,要有文化标志、服务标志和学术标志。

孟庆云、阎孝诚、杨金生在论坛上分别做了《中医理论的学术传承》《在继承发展中医的道路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要素研究》的学术报告。多位专家学者就国医大师陆广莘学术思想传承,名老中医孔令诩、沈绍功、李维贤学术思想传承,老中医阎孝诚、孟庆云学术思想传承等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

微信图片_20210923112524

微信图片_20210923112518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北京中医基础-临床协同发展中心”授牌仪式、孟庆云弟子出师仪式和《中医理论传承丛书》出版工作启动仪式。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医 中医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