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建言立论 统战新语 双向发力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实践探索 委员自身建设

首页>理论>建言立论

架起一座组织化的桥梁

2021年09月23日 14:04  |  作者:余逊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浙江省政协创新团结联谊工作方式,重点在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集中的区域创设“委员会客厅”,发挥牵头委员作用,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和界别群众,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也为新时代加强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工作,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作出了积极探索。

新时代人民政协实现新作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协的组织体系是以界别为基本单元建构的。政协的组织方式和界别设置使它在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上更能反映各界群众多样化的想法和要求,这种代表性和代表能力对政协践行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各项职能起到了保障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治理方式和广大人民的参与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对政协的履职方式提出不少新的课题。从变化上看,几十年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使社会中的部分人群在原有体制的基本单元“单位”之外生存和发展,主要靠劳动契约与他人和社会连接在一起。在利益关系上,市场经济和竞争不断推动着分工的细化,进而带来人们在发展机会、收入和财富占有上的不一样,使人们的利益关系不断分化。在治理方式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和利益关系变化,要求国家在推进治理时除了要提供诸如改善“投资环境”、均等化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些带有普惠性的公共产品外,更要注重问题导向和针对性,从扶贫中倡导的“精准扶贫”,到产业政策中追求的与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创业者“精准对接”,“精准性”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而经济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和治理导向的变化,也进一步激发起社会成员作为群体或群体中的一员即个体的身份去参与利益表达、政策制定和治理进程,从而能更好地维护、促进自身利益。以上这些变化,对人民政协如何进一步有效履行职责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政协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适应形势变化。

委员会客厅是顺应形势变化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组织创新。委员会客厅以一个政协委员牵头、多位政协委员一起组成工作团队,组织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其他相关人士,按照政协章程要求和浙江省政协制定的规则开展活动,其功能定位为“学习交流新载体、联系群众新纽带、协商民主新路径、团结联谊新平台”。3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协一共创建了110个委员会客厅。这些“会客厅”主要分布在网络作家、高新技术、投资基金、新生代企业家等40多个领域。这些领域覆盖面非常广、类型既多样化又高度专门化,用“界别”这个范畴来概括它们显然已经失之于宽泛,更合适的范畴应该是政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群体”。所谓社会群体,就是有同类或相似身份,或有共同目标的一定数量人群的持续的集合体,社会群体一般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成员一般具有共同的利益追求、群体文化、价值取向、行动模式和归属感,并把自己与外在的社会结构有序地、有意义地联系在一起。与界别相比,社会群体是更加细分、更加专门化的范畴。从活动内容来看,除了政协确定的学习文件、凝聚共识、参政议政等“规定动作”,委员会客厅还有很多是带有专业性和群体发展等内容。从参与委员会客厅活动的人的感受来看,委员会客厅之所以受欢迎,除了能共同学习和参政议政这些因素外,能促进群体凝聚和共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从政协的视角来说,委员会客厅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最大的创新,就是把作为政协工作对象的一大批社会群体组织化,在政协与社会群体之间架起了一座组织化的桥梁。

委员会客厅在推动政协工作发展上日益显现价值作用。从实践结果来看,委员会客厅的设立,既推进了政协工作的开展,也推进了它们所在的不同领域的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党和人民的紧密联系。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是实现党和人民紧密联系的重要平台。委员会客厅的设立,一方面把党的思想和主张更好地传递到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比较集中的领域及其他社会群体和个人中去,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把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想法、利益诉求、意见建议传递给党和政府。

提高了人民政协的工作质量。委员会客厅拓宽、深化、细化、精准化并在某些方面重塑了界别的工作,提高了界别工作的效能,使原来没有纳入视野的东西现在纳入了视野,原来是带有随机性的做法变成了有组织的做法,原来是相对原则讨论的东西变成可以非常细致、有显著针对性的讨论,原来一些属于委员个体化的做法现在变成有组织支撑和保障的做法。同时,委员会客厅对凝聚共识、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也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和担当提供了新的舞台。政协委员都是在本职岗位上成就突出、在同业成员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精英。按照浙江省政协的设计,委员会客厅设立在不同的专门领域,举办需要经过申请、考察和批准,挂牌有特定的仪式,运行由专业声望高、具有代表性的政协委员牵头,由其他具有影响力和参与热情的委员协助,工作条件由政协组织保障。委员会客厅的这些制度安排既给想做事、能做事的委员提供了舞台,也使他们获得了发挥作用、做好工作、勇于担当的动力和条件。

促进了各个特定领域的发展和治理。委员会客厅是一种学习的场所,参加的人员不仅可以学到政治理论,也可以学到本行业、本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到技术前沿和发展前景。委员会客厅也是一种沙龙性的场所,便于人们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发现问题,集思广益。委员会客厅本身是个平台,同时它也能建构社会网络,汇聚社会力量,在它自身基础上延展出更大的平台,为解决问题寻找到更好的办法。委员会客厅在参与国家和地方治理的同时,也关注群体自身的治理,并能把参政议政与自身治理内在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了自身治理的效能。

当然,委员会客厅还有较大的发展和建构空间。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进一步思考它的定位,在人民政协制度发展和有机更新中进一步思考它的功能,在根据中国国情深化社会群体自我治理中进一步探寻它的逻辑,使委员会客厅这个新生事物能够茁壮成长。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政协 治理 组织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