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聚焦

大凉山:“锚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2021年09月24日 15:48  |  作者:吴志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7版配图(575871)-20210924152810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右一)在附子收购现场潘安 摄

9月份,在四川大凉山地区,中药材附子开始开花,举着一束一束紫蓝的花柱,如同火把,一片又一片地开在山上,也开在彝族老乡家屋后空地上。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地处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四周都有这样的紫蓝色附子田。附子花开时节,也是附子块根收获的时候。一锄头挖下去,那些像洋芋似的疙瘩块,在彝族老乡的眼里,那就是“金疙瘩”。

9月17日大清早,一个好日子,天很蓝,飘着白云。火灯村村民马查力尔早早来到附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那里,好医生集团正在用现金收购附子。厚厚的人民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马查力尔黝黑的脸上笑容绽放。

这些年,除了年节,火灯村就数附子花开的时候最热闹。因为,这是卖附子得现金的时候。从2014年开始,好医生集团与火灯村结对子种植附子,附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今,全村170户农民每年种植附子150亩以上,收入1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7000多元。2020年,火灯村如期圆满画上了脱贫的句号。

马查力尔的妻子穿上了万元“擦尔瓦”

位于四川南部的大小凉山地区,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可谓全国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那里的美姑、布拖、昭觉三县最具代表性,则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那里,气候恶劣,交通落后,还涉及艾滋病、毒品等,所有致贫的要素在那里都能找得到。大小凉山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的地方。

高原上的火灯村在贫困户精准识别阶段,聚居170户834人彝族群众,属于深度贫困村。他们以种植玉米、洋芋、荞子、燕麦等粮食作物为生,每亩产值大约几百元,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

凉山地区虽然自然条件恶劣,却是四川道地中药材附子的极佳种植地。2015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加大力度帮扶火灯村种植附子。

带领彝族老乡种附子,起先是一件很难的事。老乡并非不知道附子能换钱,只是因为交通不便,商贩很少进山收购,老乡挖附子卖,收入不确定。

好医生团队第一次来到火灯村时,马查力尔是村里的“反对派”。

他说:“万一卖不了,洋芋还能自己吃,附子自己又吃不了,也不能喂牲口。”许多村民十分同意马查力尔的看法。

马查力尔有太多的担心,是因为家里太穷了。马查力尔家里有7口人、耕地11亩,每亩产值只有400-500元,收入非常有限。早年间,马查力尔兄弟姐妹4人,衣服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直到穿烂为止。有时实在没办法,母亲就在山上收集一些草藤,编织成衣服。

好医生集团的工作人员对马查力尔说:“你不愿意种,我们帮你种。卖了的钱全归你,让你看看种附子是不是真的能赚钱。只种几分地,不影响种洋芋。” 马查力尔觉得并不亏,答应试试看。

2015年,马查力尔用几分地种了些附子,企业派人传授种植技术,手把手地教。一年后,马查力尔卖附子得了几千块钱。尝到了甜头,马查力尔主动加大种植面积,后来,他成了村里的附子种植大户。2017年,他种植附子的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如今,马查力尔不仅修建了宽敞漂亮的独楼小院,还买了电视机、智能手机。马查力尔甚至花了1万多元,给妻子买了一件礼物,纯羊毛手工制造的“擦尔瓦(披毡)”。他家里的牲口也养得多了起来,给羊、牛、马都修了圈,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

“有了钱,我还能够送娃娃去县城上学。以后还要送她们上大学。走出凉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马查力尔说。

振兴彝乡 民企带头

从1996年开始,好医生集团就在大凉山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截至2020年,好医生集团在凉山9个县的57个乡121个村发展川续断、附子、金银花、木香、大黄、一枝黄花等中药材32355亩,带动1.5万户、7万多农民走上稳定脱贫奔小康的道路。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审议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与参会代表一一握手道别,当与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握手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他说:“中医药大有可为,好好干!”

耿福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地记在心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耿福能提出,在脱贫摘帽地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建立完整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好医生集团身体力行,认真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次吹响了攻坚克难,勇担社会责任的进军号角。

好医生集团以凉山州深度贫困县为主战场,逐步扩大帮扶区域,增加中药材种植面积。好医生集团计划,在5年内,在凉山州推广中药材的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在全国适宜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20万亩以上,产值6亿元以上,可带动10万多农户每年增收6000元以上;计划在全国建设30个共50万亩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助力跨地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效能提升。

2021年,布拖县有6个村推广种植中药材川续断近5000亩,其中九都乡呷乌村种植500多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村。据介绍,企业严格培训,农户学得认真,川续断今年喜获大丰收。预计今年全村川续断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药农户均收入3000元以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从今年开始,好医生集团将逐步调整优化帮扶模式,把以前所有收购药材的资金全部支付给农户个人的方式,转变为按比例提取一部分归集体经济所有。同时,集团公司给予一定比例金额补助到村,让每个发展中药材的村集体,每年都能增加经济收入,壮大经济实力,在基本农田建设、公益事业和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有较多的资金投入,为打造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

中医药材大部分的原产地在中国,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了30多个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建设吉林长白山人参等6个中药材产业集群、50多个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镇,推进全产业链开发。

对于种类繁多的道地中药材,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形成更多的示范。对于耿福能提出的有关产业链的建议,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近期回复了他的建议。

从回复中,我们获悉,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中药材产业链建设。一是引导有序发展,防止易种植品种市场饱和,防止非道地产区盲目种植。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在编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医药工业与中药材种植有效衔接。制定印发《关于巩固拓展中医药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推动医药企业到脱贫地区建立“定制药园”。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脱贫县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支持各地结合实际,统筹支持包括中药材在内的产业发展。四是发挥好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作用,完善中药生产服务体系。

对于耿福能提到的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活动,打造示范样板村,农业农村部回应表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国家乡村振兴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引导支持力度,加强示范引领。一是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二是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宣传力度。

编辑:秦云

关键词:大凉山 乡村振兴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