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台州整改一周年调查:从“锈”带到“秀”带

2021年09月29日 09:42  |  作者:童克难  |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三江口”是台州重要的地理坐标,永宁江、灵江在此汇成椒江,直奔大海。不远处,一艘小船上,一人正撒网捉鱼,几只水鸟“扑腾”几声落在芦苇丛中。

走在黄岩区新建的休闲步道上,望着身旁和谐的景色,上辇村村民林官明再想起之前的情形,直摇头:“味道大,河水的颜色也不如现在好。整改好了,有时间过来散散步,感受很舒服。”

一年前,这里是砂场,污水直排;一年后,这里是栈道,水清鱼跃。看到这一场景,人们不禁要问,变化的动力源自何处?

2020年9月,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点名了浙江省台州市椒江流域污染等突出问题。林官明所在位置的中兴砂场也因地下渗出黑色污水被督察组点名批评。

随后,“整改”成为台州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词。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去往台州调查整改情况。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印象很深,要求我们准备两台挖掘机到中兴砂场旁,就猜想可能有什么未知的问题被督察组发现了。”台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岩分局局长黄继根回忆着2020年9月9日的情形。

危险废物45.12吨,生活垃圾6221.45吨,土壤和一般工业固废混合物3850吨。虽时隔一年时间,但对于现场的情况,每一个人都记忆犹新。

督察整改,对于今年1月调任至黄岩区工作的区委常委林峰来说,意味着压力和责任。

“由你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任务重,需要有人来挑担子。” 区委书记对林峰叮嘱说。

对于黄岩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林峰有自己的理解。“上世纪80年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部分制造业在国际上处于低端,由于观念、设施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和制约,导致没有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兼顾好,形成历史欠账。事实证明,之前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顿了下,他又语气坚决地说,“现在,我们有基础、有条件解决问题。”

分析的是黄岩一个区,折射的却是整个台州市。

“撤地建市”27年来,位于东海之滨的台州,成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聚集大量汽摩配、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等企业集聚发展。市内水系发达、航运便利等特点,也让其历史上形成了船舶修造、码头堆场等相关产业。

“十三五”时期,台州全市生产总值跃上5000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步入高收入阶段;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82.8亿元和401.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和6.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643元,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4倍缩小到1.94倍。

经济实现了腾飞,环境问题却逐渐凸显。“一些企业长期偷排造成地下水污染;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较为突出;不法企业恶意偷排,造成明显陆源污染。”在督察组公布的警示案例中,就涉及到了上述的医药、修造船、码头和砂场等多个行业,对于台州局部区域的问题可谓做到了“精准画像”。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你不能回避,而且避不开也绕不过。解决问题既是对地方615万老百姓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无论是历史遗留还是现有问题,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态度明确。

2020年10月,台州市成立警示案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医化行业综合整治、修造船行业整治、流域码头及各类堆场整治3个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

同时,针对警示案例制定十大硬核措施,出台实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警示案例整改工作方案》和《台州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警示案例整改推进十大措施细化方案》,出台医化行业、船舶修造行业、椒江流域码头及各类堆场3个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11次召开专题整改推进会议,28次开展整改工作现场督办、调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说明了台州市对督察整改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种重视,体现在方方面面。

经济发展不再是企业违法违规的“借口”。“其他困难一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环保和安全问题没解决好,不要找我。”一位领导在公开场合的表态,让临海市华南化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印象深刻。

“人财物”的“硬核”保障越来越多。市财政局设立市级绿色发展专项资金两亿元,用于市生态环境局加强环保监管能力、推进地方政府完成警示案例整改等工作;增加市生态环境局行政编制两名、事业编制8名,增设海洋处,5个县(市、区)医化园区新增执法监管队伍共39人。

“以前我们开展环保工作总是有所顾虑,多少顶着一些压力和阻力。现在工作形势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我作为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人,可以放开拳脚开展工作。”对于整改变化,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昌笋感触最深。

“抽水机已经用坏了23个”

一脚下去全是黑泥,黑水汩汩渗出。永安溪河床附近的台州市仙居县经济开发区现代医化园区的芦苇和沙石下的化工废水,个别点位COD(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19600mg/L。警示案例通报的内容,直指园区的偷排问题。

溪水缓缓流淌,植被茂密葱绿。一年之前,这里却不像眼前的景象这样平静。

“抽水机已经用坏了23个,目前已经累计抽水并处理100多万立方米。”站在堤坝上,仙居县副县长杨含呈感慨。

警示案例中提及的“1300多米的黄色渗水区域”是整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1300米的距离,也是杨含呈关注的重点。

按照“应急先行、源头防控、标本兼治”的原则,仙居县于2020年9月启动了地下水应急处置工程,根据地下水流向,设置三道拦截防线。

数据显示,园区大坝外直渗永安溪点位由原先7个降至0个,大坝内51口回抽井COD浓度从平均700mg/L降至116mg/L左右,大坝外9个回抽池COD浓度由平均435mg/L降至63mg/L左右。

“针对企业偷排问题,我们刑事立案3起。其中一家企业,在我担任仙居县环保局副局长时还处罚过。” 介绍源头防控的情况时,杨含呈透露了一个细节:他也是一位“老环保”。

从职能部门到政府领导,对于督察整改工作,杨含呈考虑更多的是从整个园区的发展角度解决问题。“要举一反三,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这也是整个台州市督察整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思路。

3名副市长挂帅指挥,三个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分类推进整治,成绩初显:

在医化行业整治方面,出台医化企业50条整治标准和医化园区30条验收标准,对标排查87家医化企业,制定“一厂一策”整治措施3362条,已完成整治3352条,完成率达99.7%。

在修造船行业整治方面,全市共有船舶修造企业106家,其中列入整治提升46家,淘汰60家。截至目前,完成整治提升46家(经当地验收45家),淘汰关停60家,合计完成整治105家,整改率达99.1%。

在码头堆场整治方面,截至目前,全市码头290座,已关停82座,整改提升192座,16座处于停业整改中;保留煤场1家,已完成整改提升;砂石场204家,已关停133家,完成整改提升52家,19家处于停业整改中;废钢堆场40家,已关停33家,完成整改提升7家。

总体问题的解决,靠的是一个点位一个点位的具体工作。这个过程中,台州市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对企业的帮扶值得一提。

在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飞勇给记者展示了企业“一厂一策”的整改报告。这份由台州市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编制的报告里,详细列出了企业的整改项目。

“全流程检查,给企业查找问题,对我们帮助很大。” 项飞勇说。

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EHS总监孙凯也印象深刻。

“今年3月,省生态环境厅领导调研时发现厂区内有异味。市生态环境局马上帮忙联系台州市环科院的专家上门服务,提出了具体方案,解决了问题。” 孙凯回忆。

据介绍,一年来,台州市政府通过战略合作聘请了吴丰昌院士团队担任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顾问团队。各地也通过各种方式引入中国环科院、南科所、华南所、浙江大学等专家团队,为整改提供了高端智囊团的硬核支持。

“我是先富起来的,但以前环境脏乱差,确实不如现在的景观”

喜欢短视频的市民发现,最近台州市的“网红”景点又多了一个。

以永宁河新旧闸房为核心,再结合水利、景观设施,椒江区的闸口公园形成了标志性的公共服务驿站和观景平台。

采访时并不是周末,但仍有不少市民在公园内休闲、散步,亲身感受“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巨大转变。公园的人造沙坑内,一位女士正领着女儿在玩耍:“家住不远,是休闲的好去处,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里的变化。”

闸口公园是滨江公共空间的示范性工程。据介绍,滨江公共空间全长5.5公里,平均宽度约为170米。这,归功于沿线13座码头、18家砂石场和28家煤场的全部拆除。

“我家离这里不到1公里,环境好了,也经常过来散步。退出没有想不通。”今年72岁的苏秀正,是18家砂石厂的老板之一。

从1986年承包村里土地建厂到2020年企业正式退出,砂石厂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从Call机到手机,再到小汽车、新房子。他一直在村里走在前头。

“我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以前环境脏乱差,确实不如现在的景观。沿江环境整治,我们的地块也会增值。所以家人思想上也很统一,决定不做了。” 苏秀正说。

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从数据上看更有说服力。

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评价以来的历史最佳水平,首度实现从轻中度污染向良好转变。2020年,10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由2015年的64.5%上升到2020年的93.6%,上升29.1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近岸海域水质改善明显。2020年台州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优良海水水质面积占比65.8%,相比2015年同期提高37.1个百分点。台州湾入选全国首批3个美丽海湾推荐案例之一。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2020年,全市和城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22微克/立方米和25微克/立方米,均创有监测评价以来最低水平;全市和城市AQI优良率分别为98.9%和94.5%。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96%,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目标控制率100%,初步建成“防控治管”四位一体的治土“台州模式”。

整改,除了带来了环境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倒逼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发展的动力。

这个过程中,产品质量优、装备水平高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机遇。

“比如医化行业,按照‘整治提升一批、推倒重建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思路,我们倒逼低效用地企业退出,完成医化园区13家企业整合重组,倒逼19个车间设备拆除、推倒重建,收储土地264.2亩。”仙居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建振说。

以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2009年建厂之初的27.5亩地到目前的65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又审批了99亩土地,我们的生产能力将大大提升。”项飞勇说。

数据显示,自从医化整治以来,台州市共退出医化项目25个,15家企业完成兼并重组。

截至目前,台州市医化上市企业共有17家,较医化整治之前新增3家。2020年台州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262.7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06.33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为134.93亿元,仅次于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1.2%。

对于台州来说,督察整改带来的“阵痛”正在消退,红利在逐渐显现。

编辑:秦云

关键词:台州 整改一周年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