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金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海惠公益项目的“天门探索”

2021年10月12日 09:44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蒋明兰(右)与女飞手交流无人机操作。 本报记者 顾磊 摄

李先平(中)在菜地里与灵活务工者交流。 本报记者 顾磊 摄

本报记者 顾磊

回到家乡

2015年3月,在广东珠海举办的一场全国小麦病虫害现场会上,蒋明兰被一款植保无人机震住了。它的载重能力强,输入参数后能自主飞行,每小时作业面积能达到60亩以上。

直觉告诉她,这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事业突破点。

2003年,从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院毕业后,蒋明兰在家乡天门市销售植保机具,赶上了行业高速发展期,每月纯利润接近3万元。

然而,到了2007年,市场销量肉眼可见的下降,红利越来越少。

蒋明兰开始思考出路。她敏锐地发现,未来,专业化的农业服务是一片蓝海。

2009年,蒋明兰离开天门去武汉,与湖北省植保总站等机构合作,参与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她一直在探索符合本土情况的、创新的服务方案,直到见到了那款无人机。

蒋明兰回乡迅速组建大黄蜂植保服务合作社,建起了本地的飞防服务平台,为拥有植保无人机的飞防队提供订单,为需要打药的农户提供服务。她还通过培训指导学员学习无人机喷洒农药,让小农户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同样是在2015年,在广东省长期从事IT行业工作的马少威萌生了“退意”——返乡做农业。

马少威曾任通讯服务类公司旗舰店店长、市场部总监等职位。2016年,他放弃了深圳的工作,回到家乡天门市彭市镇同乐村,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他创办了天门市谷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优质水稻种植及稻田综合种养工作,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希望引领当地农户开展农业产业化转型,脱贫致富。

同年,在武汉一家蔬菜公司担任市场采购部经理的李先平也回到了家乡天门市汪场镇大兴村。

为了寻找到好产品,李先平曾寻找农户想做订单,未寻找到合适的合作方。苦求无果之下,他萌发了“干脆自己种”的想法。

返乡种菜真的可行?李先平其实有点犹豫。他把想法和镇领导一说,得到极大的支持,第二天,镇里就帮他把“李胖子蔬菜种植合作社”的牌子立起来了,“既然支持力度这么大,该干就干吧。”

金色人才

蒋明兰、马少威、李先平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乡村致富带头人。他们通过创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带动了村民增收。

2019年下半年,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简称“海惠”)对天门市乡村致富带头人创业能力建设项目的33名致富带头人进行调研。基线调研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受访对象创业资金规模在100万元及以下。从创业类型来看,合作社占比超2/3,其次是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小微企业。

报告还指出,当地返乡创业者的数量在2017年大幅提高,创业原因最多是“看准农业的前景,可以增加收入”。此外,还包括“带领家乡人民致富”“照顾家庭”,等等。

根据海惠的实践和经验,人才振兴需要重点攻克“四大缺乏”:乡村缺乏具备领导力的人才、缺乏基于当地实际情况的系统规划、缺乏有成效的集体经济组织、缺乏链接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能力。基于此,海惠推出“乡村金色人才计划”,为乡村致富带头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2018年的一天,蒋明兰接到天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电话,请她参加乡村金色人才计划的培训活动,分享创业故事和经验。到现场一问才知道,该项目有3万元的资金支持,且针对需求提供培训,还有外出考察和交流的机会。蒋明兰心动了,她按照程序报名并参加了路演,最终成为该项目资助的35位乡村致富带头人之一,从“老师”变为“学员”。

“乡村致富带头人在当地挺能干,但只吸收周边经验不行。”海惠副主任张勇说,在项目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参与交流访问。

发展破题

9月底的同乐村阳光炙热,马少威驾驶收割机穿过田野,金色稻芒如流火般涌入割台,留下一片整齐的稻茬。

2018年之前,马少威是村里唯一一个种地的“80后”,后来,村里陆续回来13个45岁以下的回乡创业者。

如今,马少威自耕自种的土地有300余亩,每年服务的面积超过3000亩,纯利润近50万元。每年用工支出近30万元,为本地的老人、妇女等灵活就业者提供了收入。

马少威想解决的问题是,合作社如何从家庭农场模式迈向真正的合作化。在项目的帮助下,他去浙江德清和山东寿光考察当地的合作社模式,找到了答案:“三产融合才是合作社成功的关键。”他所说的“三产”,意指产前、产中和产后。

“我花5年时间解决了产前和产中的问题,但这只是基础。把农业贸易搭建起来才是将合作社影响力做大的有效路径。”马少威回乡后,与当地政府拟合作打造一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将现代农业技术资源引入,“打通三产后,才能做第四产:产品。”

李胖子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辣椒这一单品,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每年的用工支出近60万元,且有不少村民跟着李先平一起种菜,“1亩地能赚1万元。”

“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发展理念上:应当保证品种生产流程、销售和技术的统一,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土地增产、产品增值、农户增收。”考察回来后,李先平与山东寿光的合作社有了长期联系,并得到项目提供的专家支持,合作社统一种植和销售,带动村内外60余户增收。

“人”的发展

拿到项目支持的3万元后,蒋明兰办了念念不忘的一件“大事”:通过培训让38名乡村女性拿到植保机操作许可证,组建成湖北省首支女子飞防队。一位女飞手15个月服务了4.5万亩耕地,收入超40万元。

统计显示,乡村金色人才项目自启动至今,35位乡村致富带头人带动了2583人(季节性)务工,其中贫困人口420人;带动885户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其中贫困户421户。为“插花式贫困”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天门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魏志波说:“如何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们找到了办法和结合点。”

和其他受助者一样,蒋明兰的另一大收获是在一对一定制化服务中获益——项目安排的一位创业和企业管理专家协助她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整体梳理,让她在行业情况、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结构调整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没想到个人诉求会被如此重视,就像小时候爸爸妈妈支持自己一样,海惠总是关注我们这些人的发展。”蒋明兰说。

这一聚焦于“人”的资助模式被天门借鉴。此前,天门市通过金融扶持、政策激励等方式促进产业扶贫。魏志波介绍,与海惠携手后,2020年,天门市拿出109万元财政资金对45位乡村致富带头人给予扶持,采用的正是该项目路演选拔、专家评选的流程;今年,天门市继续拿出100万元推动此事。“这说明项目与政策可以互补,其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迄今,乡村金色人才计划已在湖北天门、麻城、随州,重庆丰都,湖南平江实施,在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辑:张红晨

关键词:乡村 蒋明 明兰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