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出台,视障者出行有了突破——

持证导盲犬可进入公共场所

2021年10月12日 09:48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9月下旬,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并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是,该条例“无障碍社会服务”部分第三十三条规定:“视力残疾人持视力残疾人证、导盲犬工作证可以携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该条例还明确规定,违反此条规定,拒绝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相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相关单位和个人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此前,由于相关条文语焉不详,视障者屡屡被拒。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民、视障者陈燕和她的导盲犬曾经十余次被拒绝进入地铁站。

目前正在实施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3年行动方案,让不少公共场所变得更加“无碍”,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出行、办事更为便捷,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也是“应有之义”。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说:“大家只要闭上眼就能感受到盲人朋友的出行障碍。怎样实现出行无障碍?不单单要有盲道,更要有能让盲人朋友们辨明方向、识别危险的手段,导盲犬就是其中一个选择。除了引导方向,导盲犬还有陪伴作用。”

为了让导盲犬顺利进入公共场所,社会力量也在行动。记者获悉,去年9月,滴滴出行就上线了“无障碍出行服务”,首期面向导盲犬用户开展服务,帮助携带认证导盲犬的乘客可以找到车、不被拒载、顺利完成出行。为确保全国范围内所有携带导盲犬的用户都可以顺利乘车,滴滴出行与导盲犬基地合作,针对相关用户进行优先派单,并通过语音播报和短信等形式,提醒司机为携带导盲犬乘客、视障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

今年4月,为保障特殊人群出行无障碍,中国盲人协会与滴滴出行签订战略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视障人群的无障碍出行服务。彼时已有超过180万滴滴司机师傅完成了“无障碍服务”认证。

据了解,视障群体对导盲犬的需求较大,目前,大连、南京等地建设了导盲犬培训基地,但导盲犬的训练成本较高。业内人士介绍,培养一只导盲犬的成本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因而让所有盲人都有导盲犬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要积极推进北斗导航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地开发电子导盲装置和设备,让视力残疾朋友通过越来越便利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安全出行,大大降低相关成本。”程凯说,“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临近,北京市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我们身边可能会有更多视障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走进社群,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视障朋友携带导盲犬,希望有越来越好的环境去包容他们。”


编辑:张红晨

关键词:导盲 盲犬 进入 公共场所 出行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