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为斑斓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聚焦《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2021年10月14日 09:24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11日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主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物多样性缘何如此重要?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中国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让我们一探究竟——

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仅能活四年

人类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仅能活四年,没有蜜蜂就没有植物,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

“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指生物种类多。它是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9年发布的报告,在约800万个动植物物种中,约100万个正面临灭绝的风险,其中包括40%的两栖动物和1/3的海洋哺乳动物。许多物种将在未来数十年内灭绝。

202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中也指出,1970年到2016年间,不到半个世纪里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消失了68%。

与“蝴蝶效应”类似,全球生态系统存在着紧密的内在有机联系。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关键物种灭绝,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依赖它们的物种灭绝,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崩溃。而物种的灭绝,还会造成其本身所蕴含的遗传信息的消失。

例如,我们熟知的杂交水稻,就是通过野生稻的不育系和栽培稻来杂交获得的;而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这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如果这些消失了,可想而知,会对人类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再加上人类对于生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很多疾病、药物、生命活动的机理至今尚未被研究清楚。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很难准确评估出任一物种消失带来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尽可能保存下更多的物种,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正是因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探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治理。1992年5月2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在肯尼亚内罗毕通过,确立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公平公正分享遗传资源利用产生的惠益这三大目标。目前,公约共有196个缔约方,是全球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

中国是最先签署这份公约的国家之一。缔约方大会则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中国是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

全球正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字路口”

未来10年期待全球协同

2010年10月,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了“爱知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以10年为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为中长期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设定了框架。

但很遗憾,“爱知目标”的20个行动目标,迄今还没有一条完全实现,仅有6个目标部分实现,全球正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十字路口”。

因此本次缔约方大会的重要性显得非同寻常,因为该公约的签署国必须达成一项新的全球协议,达到未来10年内停止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目标。

会议将总结过去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履约工作情况,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即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和路径。

中国在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本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机构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认为,作为大会东道国和主席国,我国积极组织和参与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战略文件的讨论及磋商,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注入新动力;而“生态文明”被写入主题,其实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高度认同。

“生态文明”为全球保护注入新理念

中国一直在行动

在本次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首部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白皮书。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发布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本身就是中国全面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具体表现,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场和行动,而且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具有关键性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在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且颇有成效。

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构建了涵盖2376个县级行政单元、样线总长超过3.4万公里的物种分布数据库,建立物种资源调查及收集信息平台,基本掌握生物多样性总体情况,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科学基础。

同时,不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荒漠化治理等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了“双缩减”,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通过治理,我国的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这一系列的成绩从多个濒危物种降级可见一斑。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将多个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从1114只增加至1864只,藏羚羊从不足7万只大幅上升至近30万只,朱鹮种群从岌岌可危的7只到现在总数超过了5000只。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分别建立了三大保护种群,总数已突破8000只。此外,中国还针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抢救性保护,112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

同时,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水平也显著提高。目前已建立了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截至2020年底,形成了以国家作物种质长期库及其复份库为核心、10座中期库与43个种质圃为支撑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正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所说,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对各国达成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将通过本届大会展示建设生态文明的真正意义,在世界上作出榜样。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智慧 生物多样性公约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