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城乡供水一体化:

南水触角向沁阳农村延伸

2021年10月14日 09:37  |  作者:许安强 原起房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0月5日,绵绵秋雨中,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沁南南水北调供水厂工程厂房封顶,沁南南水北调引水管线和供水管线工程加紧施工,沁北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展顺利……

“按照这个建设速度,到2022年10月份,焦作沁阳市近36万农村群众和城区14万人将喝上从丹江口水库调来的南水。”沁阳市委书记王家鹏说。

盼水

沁阳古称怀庆府,周边被沁河、丹河、济河、潴龙河等河流包围,水资源充沛。上世纪90年代,随着新型工业崛起,沁阳市的仙神河、云阳河、逍遥河沦为季节性河流,河道多是企业排出的废水污水。

由于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超标,沁阳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100到150米的深层地下水,沁南用水常常入不敷出,属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

从2016年起,沁阳市争取到了每年1000万立方米的南水北调用水指标,可谓雪中送炭,为沁阳市置换地下水,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触角向广袤的农村延伸,是严格落实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的需要,也是积极消纳努力争取来的用水指标需要,最重要的原因是南水的水质好于当地水。”沁阳市长马志强说,沁阳市深层地下水水质硬,水垢大,群众长期饮用,结石发病率较高。

自2020年12月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工程开工以来,盼南水北调水成为沁阳市50万人民的最大心愿。

迎水

沁阳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晋煤外运咽喉要道和重要煤炭集散地,又紧临沁北电厂和小浪底工程,富足的资源和能源为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进入新世纪,沁阳市很快形成了铝电、造纸机械、玻璃钢、化工、电动车等五大产业,经济总量多年在焦作市排名第一,连续三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

“我们必须摒弃过去粗放的用水分配方式,严格审批用水指标,引导产业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王家鹏说,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方面,沁阳市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新审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关系,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路径。

面对水资源的最大刚性约束,沁阳市充分把握南水北调水到来的重大机遇,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加快调整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等产业结构步伐,提高水治理能力。

“前不久,一个年产120万吨的造纸企业被沁阳市政府限批,一期工程一年耗水600万吨,这种项目现在根本不可能上马。”王家鹏说,以水定产,就是要加强供用水管理,具体就是做到两个优先,优先保证向附加值高的企业供水,优先保证城乡供水一体化用水。

因此,全面统筹沁阳市地表水、地下水和外来水,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供水水网,显得十分迫切。

筑窝

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效益体现在受水城市是否能够打通所辖县城配套工程的“最后一公里”上。所谓“最后一公里”,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来源、建设体制和用户水费上,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是地方编织水网、连通水系的一个有力抓手。

沁阳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总投资8.48亿元,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王家鹏说,融资方式多元化,一是与河南水投集团合作,供水水厂采取PPP模式建设。二是利用政府的专项债资金,同时引入焦作投资集团参与资本运作。三是整合了国家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资金。

综合测算下来,工程完工通水后,农村用水户每吨水的水费在2.4元左右。王家鹏说,农村安全饮水是民生工程,政府会兜底,对一些缺口进行适当补助,“其实有了好水,农民群众每月少喝两桶矿泉水,钱就省出来了。”

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沁阳市以沁北和沁南为分界线,谋划了沁北农村水系连通项目和沁南小浪底沁南补源工程两大项目,计划把沁北的7条河流连通起来,形成“七纵一横”的农村水网。

编辑:秦云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 沁阳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