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无中生有”打造“江淮果岭”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助力六安市桃产业发展升级

2021年10月22日 10:41  |  作者:杨丹丹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六安市在安徽历史上并不是主要桃产区。然而近年来却异军突起,现有桃树面积25.1万亩,产值19.2亿元,桃产业规模和产值分别占安徽桃总量的20%和25%以上。桃产业迅速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助攻,让我们一起走进桃园听听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桃园送书结下帮扶情谊


安徽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云还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来裕安区狮子岗乡新华村授课时的场景。新华村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荒山出现大面积撂荒,于是有村民想尝试种桃树。当她正口干舌燥地向村民反复讲述水果种植技术的关键要点时,一个年轻的村干部现场提出:“张老师,你有没有专门传授教种水果的书?多少钱一本,我想买150本送给村民,让他们拿回去学习一下。”张金云回到合肥后向现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的徐义流提到了这个小细节。“农村有这样迫切的发展要求太难得了,还要他个人掏钱买什么书?我们院免费赠送200本给他们村。”徐义流当即拍板。没多久,张金云就带着200本自己主编的教材再次来到新华村,这才了解到这位想自发买书送农民的干部叫蒋厚伦,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

蒋厚伦更没有想到,因为买书从此便与农科院的专家结下了深厚友谊,自己也因为“桃子”最后还被破格提拔到狮子岗乡任副乡长。“张老师虽然是女同志,可比男人还能吃苦。去年疫情交通不便,她惦记着果农,只能自己一个人驾车到六安指导,一年就来了23次。受疫情影响不能大规模集中培训,她就一天跑多个基地,连续培训3个场次,连喉咙都讲哑了。我们这个贫困村能够脱贫致富,她的功劳最大。”蒋厚伦说,张老师讲桃子通俗易懂,果农喜欢听。比如说张老师强调桃果实采摘后要及时补充“月子肥”,就好比女同志生育后要通过“坐月子”恢复身体,非常形象,农民一听就记住了。

看着乡亲们渴望发家致富的眼神,张金云带着她的团队从此倾力推动当地桃产业的发展。如今新华村的桃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发展近万亩,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美丽示范乡村的华丽转变。

  

农业科技改变山村命运


从2016年开始,六安市政府因势利导提出打造“江淮果岭”。2020年,安徽省农科院与六安市政府正式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江淮果岭”建设。“产业一旦有了规模,农业科技工作者更加要精细化,做好为广大果农保驾护航的工作。”张金云说。

2020年2月29日,张金云偶然发现一处果园桃树发育有异常,有掉芽现象,便立即向徐义流汇报,徐义流要求迅速组成专家组,对不同品种、树龄、栽培模式以及1月20日前剪下的枝条在冷库贮藏后的状况等进行详细观测分析。结合大量桃园现场普查的详细数据,根据统计分析,专家组充分论证,明确了灾情发生的原因、田间危害症状及划分等级,然后及时到桃主产区分片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教果农识别受冻花芽,并针对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分别采取生产对策,同时通过微信等多渠道宣传培训,最终保证了绝大部分桃园丰产。仅这一次技术支持至少挽回了3亿元的果农损失。

桃苗是桃树栽培的基础,传统的嫁接方式繁育桃苗速度慢,一般工人每天嫁接不超过1000株,并且最终成活率普遍低于90%,有的不到60%;另外,嫁接的接穗来源均是采用露地培养母株,一年一个桃芽平均只能获取1500株桃苗(芽),嫁接时间还要受季节性限制。针对此情况,张金云研发了一种快速、高效培育接穗的方法(即采用设施内培育母株,一年内进行连续继代繁殖),并提出一种能提高成活率的周年可嫁接桃苗的简便方法。再通过科学合理的播种量(亩播种50千克左右),采用宽窄行结合栽培模式、砧木精准留叶等技术,可实现一个桃芽一年繁殖1万株桃苗(芽),亩均出苗量达1.2万株,其中一级苗率70%以上。通过该育苗技术提高了繁殖率,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快速繁殖桃苗,解决了桃树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优良品种供应紧张的问题。

  

乡村振兴再看数字果园


金安区椿树镇朱庵村的200亩数字桃园是安徽省农科院助推“江淮果岭”建设的一个升级版果园,其现代化水平走在国内前列。果园的主人柳士勇调侃说,这是“一个没什么活儿可干的果园”。

记者在果园内看见,今年种植的桃树已经枝繁叶茂,“这块土地在种桃树前先种了黄豆改良土壤。所以肥力较强,长得比较茁壮,明年就能挂果。”柳士勇介绍,这个桃园除了种、采两个环节需要手工,植保、水肥、锄草均实现了机械化。桃树采用了“宽距窄株”的种植方式,设计5米的行距就是为了方便机械化操作,每棵树根下装有8个滴灌头实施水肥一体化操作。在果园未栽种之前,高标准的规划就已经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了然纸上。

“以前,无人机打药很难在果园内实施,主要是因为果树叶片繁茂,药剂容易悬浮在叶面上层。现在通过冷雾技术可以让药剂团露化解决这个难题。”柳士勇说。这样面积的果园以前打药,需要20个人干5-6天,而现在一个人用4小时即可。在每棵桃树的根部处,铺着厚厚的防草布。第一年通过防草布来抑制杂草的生长,防止杂草与小桃苗争肥、争阳光,等到树苗长大后就可以放心让草生长,那时候不足以威胁桃树,而且树草共生模式有利于保墒保水。锄草机定期除草、就地还田,成为比较好的有机肥。目前,这个示范果园正在配套5G建设一个操作平台。这样人不用到果园,就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发布操作信号,数字果园可按指令完成规定动作。

“与传统的多杈式(即自然开心形)桃树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桃树都呈Y型,结构简单,能使桃树全面受光,同时采用宽行窄株栽培新模式,是为了适宜机械化操作的设计,可以数字化控制每一棵桃树结的果实,数量、质量都可进行全程控制。未来,每一颗桃子都将实现全程数字化生产。”张金云介绍,通过新型种植模式,桃子的优质果率和商品果率会大大提升,而且适于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这样的智慧数字桃园管理简单,全部有量化指标、田间操作容易,实现早产丰产高效,亩产控制在1500-2000公斤。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桃树 果园 江淮果岭 张金 金云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